徐敏,原名陈庭玉,1917年生于湖南省平江县浊水狮岩村的革命烈士家庭。7岁时失去母亲,10岁时她的父亲——我党的区委书记惨遭国民党杀害。
徐敏怀着朴素的阶级感情,少小就参加革命工作。1930年因国民党反动派追杀,徐敏带着两个弟弟参加红军子弟学校读书。徐敏1933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任共青团平江县委宣传部长,湘鄂赣东南特委秘书长。1935年任湘鄂赣省反帝拥苏同盟会青年部长。8月,在机关被包围后突围中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受尽严刑逼供,坚贞不屈,被判刑七年。1937年10月,在国共合作抗日时经中共党组织营救出狱。经组织审查,认为在狱中表现英勇,于1937年11月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派湖南平江、江西做党的地下工作。1939年调中共东南局工作。皖南事变爆发前,由皖南撤退至苏南太滆地区工作。1941年中共宜兴县委成立。徐敏先后担任妇女部长、宣传部长。1942年9月至1945年10月,徐敏长期担任中共宜兴县委书记,在极其艰苦复杂的环境中,以大智慧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团结、带领宜兴人民,与日、伪、顽强展开了血与火的搏斗,为新四军太滆游击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卓越贡献。
一、发动群众,开创塘渎区工作新局面
1940年12月18日,徐敏随东南局组织部长曾山从皖南新四军军部撤到溧阳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同行的有地方党政干部50余人及军部非战斗人员100余人。为加强苏南根据地的建设,曾山同意苏皖区党委的要求,将随行一起撤出的50余名地方党政干部全部留在苏南工作。由于新四军太(湖)滆(湖)游击根据地处于初创时期,干部严重缺乏。苏皖区党委将徐敏、董华先、徐行、徐步云等五六名同志分配到太滆地区。中共太滆地委书记陈立平专程前来迎接。12月底,陈立平率徐敏一行秘密渡过长荡湖、再渡滆湖,来到中共太滆地委机关驻地宜兴闸口。陈立平和太滆地委主要领导详细地向徐敏等介绍了太滆地区的形势,特别指出了目前困难与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求大家迅速熟悉情况,积极投入工作。
1941年1月6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消息传到太滆地区,太滆军民对国民党顽固派同室操戈的行为无限愤慨。上旬,中共宜兴县委成立,县委由5人组成,储以民任书记,徐敏任妇女部长(8月调任宣传部长)。县委分工徐敏除负责全县妇女工作外,还要分管塘渎区的工作,并要求尽快将塘渎区建成太滆地区的中心区。
塘渎区位于武(进)宜(兴)运河以西,北与武进县相交,南至高塍范道一县,西为茫茫滆湖。这里为湖沼平原区,水网密布,湖泊星罗,农商发达,集镇繁荣,区内有10多个乡镇。这里是西连新四军茅山根据地的重要通道,控制这一地区,不仅在军事上,更在经济上对太滆游击根据地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占据了这里的大中集镇。这里还汇集了国民党溃退时的国民党县常备队、警备队、商团等武装组织,还有地痞流氓、散兵游勇组成的各式各样的游击队。它们各霸一方,私涉税卡,强征暴敛,使锦秀富庶的鱼米之乡变成了恐怖世界和人间地狱。徐敏接受任务后,首先来到塘渎区了解情况,深入沿湖的北新街、雅露栖等村,熟悉已发展入党的周金生、周志泉、王美芳等,还化装进入沿湖一些集镇了解情况。徐敏发现我党对这一地区前期开发很有成效,已发展了一批党员,组织了一批秘密党支部,群众组织也建立了一些,但基本处于半地下状况。徐敏认为,要开展塘渎区的抗日斗争工作,还需大力发动群众,团结各阶层一致抗日。
1941年下半年,中共太滆地委要求徐敏在塘渎区开展“二五”减租运动,以此发动群众,推进其他工作。党的“二五”减租政策是抗日根据地减轻农民负担、发动群众、团结各阶层一致抗日的重要政策。早在1940年冬,中共太滆地委就推行“二五”减租政策,但因党的基础薄弱,群众工作不够深入,实际上真正执行的地方很少。此次地委和县委再次强调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徐敏坚决执行,并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她先从调查研究入手,与区农会长周金生一起,跑了沿湖五六个典型的乡,深入农户了解情况。调查中徐敏发现,塘渎区农民80%左右靠租种地主、富农土地为生,亩均年收成为500~700斤,地租一般在40%~60%,且“欠收不减,缺粮钱抵,逾期加成,欠期加息”。农户一旦家中有天灾人祸,或青黄不接时,借地主一担稻,秋收时要还一担半甚至更高。借钱更是“驴打滚”,背上永远还不清的债。不少农户卖儿卖女,甚至“典妻”。另外还有各式各样的税收压在贫苦农民头上。贫苦农民过着十分悲惨的生活。看到这些状况,徐敏更增强了减租减息的决心。她积极宣传“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做到人人有饭吃,团结一致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政策,贯彻“发扬民主,争取中立,打击顽固”的策略,分别召开村、保、乡的说理大会,对主动减租的一批地主、富户宣布为“开明士绅”,予以表扬;对明减暗不减的则予以揭露、批评;对个别造谣破坏的地主,则采取打击措施,惩一儆百;对个别勾结日伪破坏减租减息的地主,则带到区公所谈话,给以严厉的警告。南新乡荷花地的地主周四大十分嚣张,坚决不减租。徐敏带区农委骨干在其收租时截下一大船稻谷,全部没收,并对周四大严正警告。经过深入发动,塘渎区的减租减息全面展开,规定租额在50%以下者,减租25%,超过50%的,则减35%,去年未减的,在今年一并实行减租。对高利贷盘剥的,则加以限制。在减租减息中,他们还依靠农会的力量,撤换了一批原由顽固地主担任的乡、保长,选拔贫雇农中的积极分子担任。塘渎区减租减息运动极大地调动了群众抗日热情。广大贫苦农民在“二五”减租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认为新四军实实在在为贫苦农民着想,于是青抗会、妇救会、农抗会等群众抗日组织迅速发展。塘渎区的抗日斗争的形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中共太滆地委和宜兴县委将塘渎区的减租减息的经验迅速在宜兴及武进、锡南等太滆地区推广。1942年,徐敏还在塘渎区组织芦滩斗争,沿湖地主控制了沿湖滩场。农民下湖生产多受限制,并且要交租税。徐敏发动农会组织群众下湖刈芦,声势浩大,将原本为沿湖人民公益滩场从地主恶霸手中夺了回来。从此,沿湖滩场成为我新四军与日伪“捉迷藏”的好地方。徐敏在塘渎区组织开展“二五”减租的经验得到苏皖区党委的高度重视。在8月6日召开的苏皖区党委民运工作扩大会议上,中共宜兴县委专门介绍了塘渎区的做法。会议号召苏南各县区要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二五”减租工作,并在“二五”减租中,改造并建立抗日民主基层政权。
二、剿灭湖匪,震慑恶霸,锻炼队伍
1942年6月,塘渎区沿湖出现匪盗,他们在沿湖村落打家劫舍,强征、抢劫粮食,劫掠出入各港口及湖中行驶的商船,打死多名船工及商人,引起沿湖居民不安。徐敏得知这一消息后,即派人调查。不几日,线人来报。此股湖匪原为官林伪团长吴经元手下的一个排长,因与上司不和,拉了10来个拜把弟兄,拖了五六支长枪、两支短枪,下湖为盗。该匪手段残忍,危害极大,若任其横行,不仅群众受害,还威胁我新四军地下交通人员出入滆湖的安全。经请示地委,徐敏决定严惩这股匪盗。经过多天的侦察守候,机会终于来了。一天,该股匪徒在沿湖一村庄内强征了几担大米,还杀了群众的一头猪,天黑时住进双墩港口沿湖边的一处鱼舍内。吃过晚饭,折腾了一天的匪徒睡下了。徐敏调区大队全部的20余人,带上仅有的五六条枪和两颗手榴弹出发。夜半时,他们分乘两条装芦席的船,向湖区出发,在接近鱼舍几十米远的地方,悄悄下船。胆大的匪徒居然连岗哨都不设。区大队派两个胆大的战士首先踢开大门,其余的一拥而上。睡梦中的匪徒全部被俘。经审讯,镇压了两个恶贯满盈的为首分子,其余的教育释放。此战缴获了5支长枪、2支短枪、100余发子弹。缴获的武器弹药全部留给区大队。此举剿灭湖匪,群众拍手称快,经常出入滆湖的商人津津乐道,同时也震慑了一些地痞恶霸组成的“游击队”,使他们不敢轻易地敲诈群众。徐敏胆大心细,沉着勇敢。“双枪女政委”除匪的故事在宜兴群众间迅速传开。
三、在日伪“清乡”、“扫荡”中,内线坚持,与敌苦斗
1942年9月,徐敏担任中共宜兴县委书记。她根据中共太滆地委的指示,继续在宜兴我新四军控制的区域大力开张“二五”减租运动,并在群众中发展群众组织,培养积极分子入党,选拔了周志泉、吴其昌、岳中等一大批地方骨干担任区、乡干部。与此同时,徐敏还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广泛结交了知识分子、工商界人士和开明绅士,吸引他们参加抗日民主政府的“三三”制政权。杨力耕、史建型、张念慈等一大批统战对象为宜兴抗战作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在为新四军提供给养、安置和掩护新四军伤员,传递情报、瓦解伪军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徐敏还特别注重区乡武装建设。徐敏在分管塘渎区工作时,就将赋村乡副乡长周志泉提拔为塘渎区区长兼区大队队长。当时区大队缺经费,更缺武器。区大队硬是靠到民间收集,到国民党散兵处征调、购买及在战斗中缴获发展起来。特别是1941年7月的剿匪中,区大队旗开得胜,缴获了一批武器,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徐敏担任县委书记后,除塘渎区外,还十分重视大塍、闸口、扶风等中心区的区大队建设,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乡中队。至1942年年底,宜兴区乡武装组织很快发展起来,在维护地方治安,锄奸肃特、搜集情报、破坏敌人通讯、交通以及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乡中队、区大队还源源不断为主力部队输送兵员。
1943年,日伪在太滆地区进行大规模“清乡”、“扫荡”,在交通要道和大中集镇修筑了大批碉堡,修建了300余里长的竹篱笆封锁线,颁发“良民证”,设众多卡口盘查行人,利用叛徒特务对我方盯梢、监视,出动部队开展梳篦式反复“扫荡”。根据这一形势,中共太滆地委决定主力部队跳出外线作战,“清乡”区内只留少数精干武装坚持,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和精兵简政。徐敏奉命留在“清乡”区内坚持原地斗争。1943年初春,徐敏在宜兴大塍区外河口村开会,安排工作,突然被敌人包围。徐敏当机立断,命令参会的同志立即转移。她留下来掩护。待同志们登船离开后,另一条船已进不来了。徐敏与留下来的另一同志不顾河水冰冷刺骨,立即下河转移。一连游过几条大河,徐敏在群众掩护下才脱险。由于湿衣渡江,徐敏险些淹死、冻死。当年3月,徐敏在分水乡新河浜村工作,住在唐大妈家,突遇日伪“扫荡”。徐敏在唐大妈沉着巧妙的掩护下,才转危为安。在这一段时间内,我方有多名干部和积极分子被日伪密探跟踪或在日伪突然“扫荡”中被俘遇难。为此,徐敏要求各区乡派基干民兵反跟踪,并坚决镇压罪大恶极叛徒和特务。为回击日伪疯狂的“清乡”、“扫荡”,徐敏要求各区大队积极开展武装斗争,采取声东击西、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击日伪。5月,徐敏得知高塍木乃桥伪军纪律散漫,防守松散,即指示塘渎区区长周志泉留心“照顾”。机会终于来了。木乃桥伪军据点的粮食、烧柴都由周边村轮流供应。周志泉用送柴送米的机会,将区大队战士20余人藏在柴草船上。船至码头,伪军要求将柴草送进碉堡。周志泉率区大队战士迅速冲进碉堡内,未费一枪一弹,将正在赌钱的30余名伪军全部俘获,缴30余支长短枪,炸毁了碉堡迅速离开。县警卫连及扶风、大塍、闸口区大队也不断寻找战机,主动袭击小股日伪,夜半袭扰敌伪据点等,都取得不小的成效。6月底,徐敏指挥县警卫连、区大队,组织基于民兵并广泛发动群众,割断日伪电线,挖断公路、堵住河道,采取分段分片包干的办法,火烧了日伪苦心经营的竹篱笆。虽后来日伪局部重修,但再次遭我焚毁。由于县区武装积极的斗争破坏了日伪的部署,在外线出击的主力部队适时回到“清乡”区内,痛击日伪,打了好几个漂亮仗,彻底粉碎了日伪妄图通过“清乡”而建立“王道乐土”的美梦。1943年下半年,“忠救军”晏子风部300余人深入太滆,捕捉我新四军干部,妄图赖在太滆地区。徐敏一方令各区大队密切注视晏部动态,一方面向太滆地委汇报,争取支持。当晏子风深入塘渎区的黄练树村后,恰新四军独立二团团长杨洪才率二团主力回到太滆地区,徐敏率县警卫营及塘渎区大队配合主力部队采取奇袭办法,一举生俘“忠救军”300余人。晏子风本人躲在牛圈里,躲过搜捕逃脱。此战缴长短枪300余支。这是发生太滆地区较大的一次战斗。至1943年年底,日伪在太滆地区的“清乡”、“扫荡”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国民党顽固派企图渗透并占据太滆的阴谋彻底告破。
四、支持天目山三次反顽战斗和北撤
1944年年初,日军南进宣郎广地区。国民党驻守宣郎广边区的数十万人的大军一枪不放,继续向南溃退。新四军十六旅尾随日军发起进攻,收复失地。中共宜兴县委迅速开辟宜南山区,先后建立宜南工作委员会、万方区委等。徐敏于4月初到宜南山区,参加中共苏皖区党委的整风会议,又参加中共太滆地委的整风学习班,结束后仍回到宜兴北部。1945年3月天目山反顽战斗打响后,前方粮食奇缺。徐敏根据太滆地委指示,在宜兴大力发动支前运动。宜兴县抗日民主政府提前开展夏征。徐敏亲自出面向地主、富农及统战对象借粮,并将征借到的稻谷、小麦分别加工成大米、白面、组织力量运送至宜兴太华,再转送至天目山前线抗日将士手中。为天目山战斗反顽战斗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上级表扬。
1945年七、八月间,日伪已穷途末路,宜兴的日伪军已不敢轻易下乡扫荡。徐敏率宜兴警卫营,各区大队,乡中队向日伪力量薄弱的据点发起进攻,拔除了万石、高塍、庄林等集镇和设在交通干线的一大批日伪据点,并配合主力部队攻下一批实力较强的据点,宜兴抗日根据地发展到南部国统区,甚至扩展到浙、皖毗邻地区。日军宣布投降后,徐敏率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向拒绝向新四军投降的日伪据点发起猛烈的进攻,1945年9月14日,宜兴县城解放。宜兴人民载歌载舞,欢庆宜兴光复。徐敏在宜兴抗战史上,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45年10月,苏南新四军奉命北撤。宜兴地方武装编为宜兴警卫团,全团1000余人,奉命随军北渡。由于在宜兴北撤的有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苏浙军区三纵司令部及三个团等较多人员,北撤部队粮食不足三日,需在宜兴筹集。徐敏主动承担任务,先预征秋粮,又向工商业者、统战对象借粮。有些人担心新四军北撤了,借给了粮食何时归还。塘渎区北新乡乡长、统战对象张念慈接到徐敏的通知后,知道新四军有难处,当着众人的面说:“新四军北撤了,我不离开,新四军借的粮我来还。”当场借了农户新登场籼稻100多担,加工成大米后,送到指定地点。徐敏听说此事,极为感动。徐敏早已与宜兴及太滆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
10月的一天,徐敏告别宜兴父老,随苏南新四军北渡长江,又开始了她新的革命旅程。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后,徐敏先后在苏北及南京、江西担任许多重要职务。但她对宜兴这块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宜兴有她患难与共的战友,有众多尊敬她、舍身保护过她渡过危难的基本群众。徐敏永远不会忘了他们。建国后徐敏较长时间在南京市、江苏省工作,她始终保持着与宜兴的战友和她许多的“老干妈”、“老大叔”们的联系。许多次到宜兴视察,总要去看看当年的战友和乡亲们,对生病的人,徐敏还自己花钱买药,为他们治病。对有特殊困难的战友、有功群众、烈军属,徐敏常常以个人之力给以帮助,并交待当时的宜兴县委、县政府的领导,要适当的给予这些人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1982年5月8日徐敏不幸病故后,消息传到宜兴,宜兴人民感到十分震惊和悲痛。徐敏到宜兴工作至今,已经76年过去了,76个岁月早已物是人非,但徐敏的故事仍在宜兴流传……
徐敏同志永远活在宜兴人民心中!
六师分会江旅安
上一篇: 人生无悔——一名女兵的回忆
下一篇: 回忆苏中海防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