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五月的北京,阳光明媚,百花争艳。
2019年5月9日,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院)举办了别开生面的党建主题活动,诚邀新四军后代、中科院院士叶培建作“中国的航天工程”报告。出席报告会的有: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抗美、副会长兼学委会主任胡继军、北京新四军研究会顾问乔泰阳、刘华苏,北京社科联的负责同志;新四军老战士储渭、夏强毅、晓阳,各分会会长和下一代会员共200多人。国家高分专项卫星工程总设计师陈世平特地到会指导。
报告会由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浙东分会会长杨小峰主持,他介绍了叶培建院士的简历和在航天事业上的突出贡献。接着,叶培建院士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介绍了我国嫦娥系列卫星发展历史和现状。叶培建院士开题展示了他的一副对联:
上联:一二三四树丰碑,五六七八战鼓催
下联:探落巡取火星忙,小行彗木号角响
横批:深空探测
他以这副对联为引导,非常形象地讲述了我国航天事业、深空探测是如何起步、如何攻坚克难和如何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二三四”是指: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五六七八”是指:今年底将发射的嫦娥五号,以及正在着手进行的火星、小行星、彗星、木星的探测。
叶培建院士强调,我国的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快速发展,主要是由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全国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还有全体航天人的顽强拚搏和无私奉献。
叶培建院士指出,2001年以前,我国发射的300多颗卫星都是围绕地球转的。2001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专门组织了一个班子开始研究论证对月球的探测。时任国务院总理朱熔基批示:“据说印度2008年就要探月,我们中国人不能落在印度后面啊!”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激励下,我们经过三年的反复研究论证,提出了深空探测的三步走计划,要用20年时间完成探月工程“绕、落、巡”。我们向党中央保证:2007年前完成第一步“绕”,2015年前完成第二步“落”,2022年前完成第三步从月球上取回“月壤”。由于我国起步晚,为此我们采取了既创新又继承的非常举措。经过全体航天人的努力,2007年10月24日、2010年10月1日、2013年12月2日、2018年12月8日,嫦娥一、二、三、四号先后发射成功,并完成了预定探测和登月任务,今年底我们将发射嫦娥五号,叶培建院士的精彩报告不时激起全场的热烈掌声。报告结束后,叶院士还耐心地详细回答了多位会员的各种提问。
叶院士报告后,北京新四军研究会顾问乔泰阳受张晓龙会长委托讲话。他首先代表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向叶培建院士的突出贡献和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感谢!他在谈到感想时说 ,我在空军工作几十年,从事航空事业,是保障2O公里以下的。叶院士在航天领域工作几十年,从事航天事业,是研究100公里以上的。工作领域不同,所以听了他的报告收获更大。有四点感受: 一是很受启发。通过叶院士深入浅出的介绍,我们对神秘的太空、神奇的探月工程有了更多了解,更多感知,更多联想,真是感慨万分! 二是很受教育。央视有个节目叫“挑战不可能”,受视率很高。探月工程从一号到五号,就是不断地挑战一个一个最大的不可能。这说明还是“事在人为”,不可能的事在叶院士等航天专家的挑战下,都成为可能,成为奇迹。这因为他们都是胸怀祖国,目光远大,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人。 三是很受鼓舞,中国的探月工程与深空探测实践,坚决贯彻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到的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创新强国的思想,取得了巨大成就,做出了突出贡献。叶培建院士是铁军后代、浙东分会的顾问,大家为他的成功欢欣鼓舞,的确是我们的骄傲! 四是很受鞭策。叶院士和他们团队很好发扬了航天精神,同行和弘扬。叶院士是新四军后代,也是江苏泰兴人,从小听过黄桥战役的故事,黄桥决战精神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溶入血液的;所以他具有崇高的境界,过人的胆识,坚韧的意志,辉煌的成果。我们在新时代完成研究宣传新四军历史和铁军精神的神圣使命,就要向新四军老战士学习,向叶院士和航天英雄们学习,勇于攻坚克难,善于开拓创新,注重方式方法,努力服务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这次主题党课办的很成功,叶院士的报告不但介绍了中国的探月工程以及中国深空探测的发展,使我们了解了我国航空航天科技事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同时他还重点讲到中国的探月与深空探测是如何体现出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所提到的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创新强国的精神,不但是一次深入浅出的航天科普辅导报告,同时也是一次很生动的党课教育报告。大家表示,我们应该学习航天人精神,坚持宗旨,开拓创新,传承发扬革命传统,为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理想做出我们的贡献。
黄进琪
2019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