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重走北撤集结路 追寻铁军红色情——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浙东分会 重走浙东纵队北撤路调研寻访纪实

  • 时间:   2018-05-23      
  • 作者:   黄进琪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浙东分会      
  • 浏览人数:  2963

五月的中华大地,牡丹盛开花满园,郁金香浓溢四方。为贯彻习主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讲话精神,纪念建军90周年和新四军成立80周年,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和有关单位联合开展新四军历史回顾和文物展示活动。浙东分会遵照总会要求,开展重走北撤集结路 追寻铁军红色情调研寻访活动。

201753日,调研寻访团30人从北京、山东、上海、深圳等地汇聚杭州。行前,团领导在杭州探望了原浙东纵队司令员何克希夫人陈孟庸和浙东纵队老战士朱文斌。55日从杭州出发至516日在镇江撒团,历时12天,行程4500多公里,横跨浙、沪、苏、鲁三省一市,调研寻访了新四军纪念场馆、战斗遗址20余处,在淮安瞻仰了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一路走来,团员们一次又一次地被革命前辈的光辉历程和英雄事迹所感动,所受教育之深、收获之丰,是前所未有的。现将主要情况记述如下。

参观北撤会议纪念场馆    明了中央决策北撤意义

55日上午8时,浙东分会重走北撤集结路 追寻铁军红色情调研寻访团从杭州出发,驱车百余公里直达浙江绍兴市上虞镇,在龚副镇长热情引导下,参观了上虞北撤会议纪念馆。纪念馆坐落于丰惠镇前家弄23号,为江南典型的庭院风格建筑,室内陈列当年会议情景。东墙上顺序悬挂着:北撤会议简介中央和华中局北撤的电报指示”“北撤会议七项决定告浙东父老兄弟姐妹书”“北撤路线示意图等。西墙上悬挂着当年参加北撤会议的谭启龙、何克希、杨思一、张文碧、刘亨云、张翼翔等8位区党委委员的照片。纪念馆金炳尧向大家介绍了纪念馆的有关情况。

通过参观,大家进一步懂得了北撤会议的主要精神。1945923日召开的北撤会议,由区党委书记谭启龙主持,区党委委员,地、县委书记和浙东纵队支队长以上干部30余人参加,会议传达了中央、华中局和军部关于我党我军撤离浙东的指示,并就北撤的准备、路线、留守及北撤后的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北撤作为当时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不仅从政治上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玩弄假和谈,真内战的伎俩,而且在军事上得以集中兵力于长江以北,彻底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消灭我军的阴谋。

1984年上虞县人民政府决定,北撤会议会址为县革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现为浙江省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调研寻访团同时参观了上虞革命史迹陈列馆,并在此拉起追寻父辈足迹,传承铁军精神的横幅合影留念。浙江日报记者龚振岳随团作了专题新闻报道。本团姚玉兰同志主动作了“99老年实况报道。团员、中国部长将军画院书法家段建国悬笔挥毫,向上虞乡贤研究会、北撤会议纪念馆分别赠送了铭记历史,传承文明铁军精神代代相传的墨宝。

瞻仰澉浦之战纪念碑   切身感受北撤之艰辛

56日上午8时,调研寻访团一行,从慈溪出发,途中经过36公里长的杭州湾七彩跨海大桥,10点钟到达浙江海盐,瞻仰澉浦之战烈士纪念碑。嘉兴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海盐分会会长沈阳华和澉浦镇文化站老站长周乐训等早已在荆山脚下等候,寻访团长杨小峰、秘书长何晓东等和他们亲切见面。大家在沈阳华和杨小峰的带领下拾级而上,来到高耸挺拔的北撤澉浦之战革命烈士纪念碑前。

新四军北撤澉浦之战纪念碑,坐落于海拔40米高的荆山顶上,占地1356平米,建筑面积600平米。此纪念碑是为1945104日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澉浦突围之战牺牲的223名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高8.45米,正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阴面是新四军北撤澉浦之战纪念碑19847月奠基,1985年清明节揭幕。1994年列为嘉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列为海盐县重点文物保护点。

调研寻访团举行了祭奠澉浦之战牺牲烈士仪式。仪式由何晓东主持,调研寻访团员面向纪念碑分列两路纵队,中间由副团长杨抗美和三组组长俞军抬着浙东分会敬献的书有澉浦之战英勇牺牲的新四军烈士永垂不朽的花圈。首先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全体团员缓缓走到纪念碑前,杨抗美和俞军将花圈安放在纪念碑下,全体成员默哀一分钟。第二项奏唱《新四军军歌》。由在澉浦之战中担任新四军浙东纵队五支队政治处主任的老红军战士汪志华的女儿、第二组组长汪效梅指挥,激昂的《新四军军歌》声响彻山谷。

接着,沈阳华介绍了澉浦之战的简要情况。他说,当何克希司令员率领浙东游击纵队第一旅第五支队、余上自卫大队和部分地方党政干部共1200多人,作为北撤第二路的第二梯队,北渡钱塘江拟与张俊升率领的第一梯队的第二旅会合,不巧正遇台风,耽误了两天时间。10 3日,在未得知第二旅因受到国民党第40师、108师两路部队进攻已提前撤离澉浦的消息,何克希司令员率部顶风下船,于4日拂晓在澉浦登陆,当时澉浦已是一座空城,国民党军队已占领四周高地,准备进驻澉浦城。已登陆的浙东游击纵队不足一个团,敌我力量悬殊。指挥部研究认为,进城的五支队面临重兵围困,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何司令员认为应采取反守为攻,杀开一条血路突出重围。他当机立断指挥部队占领澉浦城北地势险要的扇子山、隐马山,并控制两山间的公路,为突围创造条件。下午2时,第一、第三大队分路向扇子山、隐马山全力出击,二大队向西北阁老山佯攻,敌我双方在两山展开了激烈的拉锯争夺战。黄昏前一、三大队击溃守军,成功控制两山高地。深夜,部队在群众的引导下,冒雨通过乡间小道,在两支国民党部队的缝隙穿插过去,成攻突围。在十六七个小时的血战中,五支队付出了牺牲223 人的惨重代价。沈阳华说,这次突围成功,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功不可没,他们冒着枪林弹雨给部队送水、送饭,抢救伤员。在修建纪念碑开挖基础时,发现了部分烈士遗骨和战士腰带的金属部分,全都埋在纪念碑下了。

然后,汪效梅讲话。她说,2015年我曾应邀参加澉浦之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深受教育。这次调研寻访活动前,我反复研读了父亲和他战友的回忆录,今天参加祭奠仪式,有三点感想,一是澉浦之战之所以能成功突围,是何司令员等前辈在党中央英明决策下,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率部浴血奋战的结果。二是听我妈妈讲,澉浦之战时,我父亲正发高烧,他不顾安危,身先士率,英勇杀敌,是因为他和战友们都有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三是,听了刚才沈阳华会长的介绍,我更坚信一条真理,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区人民的大力支持是革命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

接着,全体同志围绕纪念碑一周缅怀先烈,并向革命先烈三鞠躬!杨小峰团长代表浙东分会向澉浦镇新四军研究会会长沈阳华赠送有全体调研寻访团成员签名的浙东分会会旗,并赠送了画册、《铁流》和纪念章。海盐新四军研究分会回赠了《海北风云》,最后全体团员在纪念碑前合影留念。

大家步下荆山后,由周乐训同志引导,参观了澉浦古镇。古镇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革命精神永存!同志们瞻仰了何司令员澉浦之战临时指挥所旧址(由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邹家华题词的毕云程故居),踏看了当年澉浦之战激战的澉浦古镇十字街头,周乐训现场作了声情并茂的介绍。大家表示,新四军后代将永远牢记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努力完成他们开创的事业。

瞻仰朱家店伏击战纪念碑  慰问澉浦之战幸存老战士

56日下午, 调研寻访团来到上海浦东朱家店伏击战遗址,瞻仰朱家店伏击战纪念碑。1944821日,新四军浙东纵队浦东支队支队长朱亚民获悉,从周浦据点出动的50名日军携带轻重武器,经六灶(今川沙镇六灶社区)前往新场参与扫荡。当日军进入朱家店伏击圈时,遭到朱亚民部队的突然袭击,共击毙日军34名,缴获掷弹筒、机枪、新式步枪等一批武器弹药。这次伏击战不仅是浦东,也是上海郊区单次战斗消灭日军最多并大获全胜的典型。全国解放后,被总参谋部军训部和军事科学院战史部作为新四军步兵连第一优秀进攻战例编入军训教材。浙东分会杨小峰、杨抗美、俞军的前辈都是淞沪支队的,杨抗美、杨小峰姐弟的父亲杨明德当年参加了朱家店伏击战。为此,他们对瞻仰朱家店伏击战纪念碑怀有特殊的感情。全体调研寻访团员在纪念碑前合影留念。

调研寻访团受到上海浦东新区新四军研究会会长顾国平、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德荣,副会长特约研究员铁军讲坛主讲盛昌旦等同志的热情接待,双方进行了座谈、交流,商定今后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浙东分会与上海浦东新区新四军研究会要加强交流联系,为更好地研究新四军历史,弘扬铁军精神多作贡献。双方进行了联欢,穿海魂衫、戴新四军帽的浙东分会男子合唱队高唱《新四军军歌》等,上海浦东新区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盛昌旦,按照《别了大别山》的曲调重新填词,他深情地唱道:再见了四明山,再见了众乡亲,四明山养育了我,我要把你铭记在心间,铭记在心头。

在上海浦东新区期间,调研寻访团杨小峰等同志在顾国平会长的陪同下,专程慰问了澉浦之战幸存者、91岁的新四军老战士瞿俊,赠送矍老《铁流》、画册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参观新四军标语墙   瞻仰南丰之战纪念碑

57日上午,调研寻访团来到上海青浦区白鹤镇塘湾村参观新四军标语墙。70年前新四军浙东纵队政治部遵照中共中央的命令,北撤时在塘湾村刷写了10条标语,现仅存2条: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我们要和平,反对内战!,前者还比较清晰,后者已十分模糊。标语墙现已用篱笆保护起来。调研寻访团在塘湾村村长妻子和女儿的帮助下,得以在靠近标语墙处仔细瞻仰,并合影留念。

19904月,上海市文管会对该房屋加筑石驳,加固墙壁。翌年,青浦县博物馆在此处竖起石碑,刻有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  新四军宣传标语  青浦县人民政府  19957月公布字样。1994年,标语墙被命名为青浦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8日上午8时,调研寻访团从青浦出发,在绵绵夏雨中继续北上,10时许来到江苏张家港市南丰镇,瞻仰南丰之战纪念碑。19451020日,浙东纵队政委谭启龙、参谋长刘亨云率部和地方干部六七千人,途中宿营南丰镇时,遭到国民党卫戍部队和地方伪保安队袭击,谭政委、刘参谋长率部迎敌并取得胜利。20051119日,为纪念南丰战斗胜利60 周年,南丰镇政府在镇广场建立了南丰之战纪念碑。

南丰之战纪念碑坐落在南丰广场南部,占地53亩。纪念碑呈月牙型,长8米、高2.2米、厚0.5米,碑体为花岗石。南北背向,北面正对广场中心,刻有反映新四军北撤时痛歼顽军战斗场景和南丰人民支持子弟兵的两幅浮雕;南面的黑色大理石上镌刻南丰之战纪念碑文。调研寻访团全体成员冒雨瞻仰纪念碑,并合影留念。

参观七战七捷纪念馆   领略粟裕非凡军事才能

58日下午,调研寻访团冒雨来到江苏省海安县,参观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受到申馆长的热情接待。进入七战七捷陈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以粟裕为中心的苏中战役指挥员和在前线冲锋陷阵勇士组成的11人大型浮雕和解放战争起点的六个红色大字,场景十分震撼。杨小峰带领大家跟着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解,按时间顺序逐次进入苏中七战七捷战场。苏中七战七捷又称苏中战役。1946713—827日,在华野粟裕、谭震林的指挥下,以3万兵力迎击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12万之众,连续作战七次,仗仗奏捷,取得歼敌53000余人的胜利,延安总部发言人高度评价苏中战役,称其七战七捷,它书写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篇章,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彰显了苏中军民伟力,彰显了粟裕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

先机制敌,首战宣泰。1946713—16日,粟裕先机制敌,集中5倍于敌兵力,于宣家堡、泰兴一线歼灭国民党831956团全部、57团大部共约3000余人,并缴获大批美械装备,首战告捷。

转兵奔袭,再胜如南。718—21日,我华中野战军歼灭在如皋、泰兴一线的国民党整编42师大部、26旅全部、79旅大部、105旅、99旅各一部共1万余人,其中俘虏6000余人。

运动防御,保卫海安。730—83日,华中野战军73000余人,在海安以及外围地区运动防御,抗击国民党军多次轮番进攻,伤亡200余人,毙伤国民党军3000余人,创造了华中野战军与国民党军伤亡之比115的新记录。

攻其不备,奇袭李堡。810—11日,华中野战军7纵歼灭国民党军新旅全部、105旅旅部及314团,俘虏105旅旅长、新7旅副旅长以下5000余人,毙伤3000余人。此战后参战部队创新政治工作,掀起立功运动,并推向全军。

猛虎掏心,勇夺丁林。821—23日,粟裕亲率第1师、第6师深入敌后,出其不意攻击如皋、丁堰、林梓一线国民党交通总队,全歼交警第7、第11总队所属5个大队和整编4926 团残部2000余人,毙伤1500余人。

阵地反击,固守邵伯。823—26日,国民党军整编25师沿运河向邵伯、乔墅、丁沟一线发起进攻,华中野战军第10纵和华中军区第二军分区部队坚守44夜,英勇抗击国民党军疯狂的轮番进攻,歼灭敌军2000余人。此战采取阵地反击战术,探索了战争初期阵地防御战的成功经验。

 预期遭遇,激战如黄路。825—27日,华中野战军第1师、第6师及第5旅特务团。在如(皋)黄(桥)线上分界、加力一带与东开西应的国民党军遭遇战斗,粟裕、谭震林及时调遣兵力,以5倍于敌的绝对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歼灭国民党军1.7万余人,威震苏中。

七战七捷陈列馆党中央、中央军委与华中野战军的众多来往电报战役形势图敌我军力对比等大量当时的战场作战实景图片、实物、浮雕,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真实、翔实、形象地再现了七战七捷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

苏中战役是人民战争,华中野战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为赢得苏中战役,华中野战军前仆后继,奋勇杀敌,一个个英雄驰骋缰场,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他们的精神催人奋进。硝烟散尽,英名不朽,青山作证,精神永存!同志们沉浸在父辈们的英勇奋战之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英勇主义、爱国主义、铁军精神的教育。

参观结束时,全体团员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粟裕大将雕塑像行致敬军礼,在烈士英名墙前默哀。

黄桥战役尽显陈毅粟裕韬略  三仓烈士陵园彰显苏中骄傲

调研寻访团,59日上午8时半离开海安,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建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的一座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镇——黄桥镇,参观由陈毅、粟裕等亲自指挥的黄桥战役纪念馆。馆长谢蓉女士热情接待并全程陪同,还选派了最优秀的讲解员小钱。

黄桥战役纪念馆新馆是刚刚落成的。身穿省军区统一规定制服的讲解员小钱介绍说,新馆建筑面积10000平米,主馆大楼8000平米。高大雄伟的纪念馆大楼顶上,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馆名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10个大字金光闪闪。

1940103—106日,陈毅、粟裕领导的新四军7000健儿,与国民党顽固派率领的3万人马激战于黄桥地区。4天之中,新四军歼灭顽军11000余人,这是我军一次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作战范例。新四军随后乘胜北上,席卷海安、东台,1010日与南下增援的八路军会师于白驹镇,共同完成了开辟苏北敌后抗日战场的战略任务。战后,刘少奇、黄克诚等来到海安,主持召开了苏北临时参政会。从此,华中最大的一块抗日根据地在苏北平原建立起来。

新馆的布展规模宏大,增加了许多实物和图片,复原了许多当年的战斗场景,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展现了黄桥决战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同志们随着讲解员清晰的讲解,一个一个展室领略党中央的英明决策,见证军事家陈毅、粟裕高超的指挥才能和军事韬略。

中央决策,发展华中。193810月,全国抗战由防御转入相持,日军侵华由速战速决改为战略持久。据此,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果断决策,确定了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

挺进苏北,东进黄桥。遵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发展华中和中原局开辟、发展苏北的战略决策,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于19401月分兵北上,梯次渡江进入苏北,在取得郭村保卫战后,于1940729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

立足黄桥,团结抗日。新四军进驻黄桥镇后,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实行减租减息。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坚持反共立场,多次进攻新四军。新四军被迫自卫反击,攻江堰,解民困,初步建立了以黄桥镇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

统一战线,纵横捭阖。面对苏北复杂的形势,陈毅创新执行统一战线政策,确定了击敌、联李、孤韩的方针,争取苏北最大的实力派李明扬、李长江,团结苏北开明士绅朱履先、韩国钧等,对韩德勤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自卫还击,决战黄桥。韩德勤把新四军主动撤出姜堰视为软弱可欺,指挥26个团共3万兵力,南下黄桥与新四军决战。陈粟率领的新四军在八路军南下部队的战略配合下,自卫还击。精心制订了诱敌深入,断其后路,在运动中各个歼灭的作战方案,黄桥战役呈现出一个战场,四种力量,两方对阵,两方观战的战争奇观。

齐心合力,奋勇支前。黄桥决战期间,战区人民群众响应中共苏北区党委的号召,齐心合力,奋勇支前。形成千家万户齐参战,士农工商一边倒的感人场面,为黄桥决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也在中华革命史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拥军华章。小钱讲解到此处,动情地唱起了优雅动听的苏北小调《黄桥烧饼歌》,同志们报以热烈掌声。

一场震惊中外的黄桥决战为千年古镇黄桥的历史增添了新的辉煌,一曲动听的《黄桥烧饼歌》,从此唱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接着,谢蓉馆长引领大家参观黄桥古镇。在黄桥镇最大的十字路口,耸立着高大的黄桥战役胜利纪念碑,纪念碑上镌刻着陈毅手书的江淮河汉今谁属  红旗十月满天飞”14个金色大字,同志们面向纪念碑默哀、三鞠躬,并合影留念。

接着瞻仰了由叶飞将军敬题黄桥战役革命烈士永垂千古的黄桥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由管文蔚题词的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撒放处,同志们在汪效梅指挥下,高唱《新四军军歌》,默哀致敬并三鞠躬。随后,向叶飞将军题词的朱履先先生纪念碑致敬、祭扫。

在黄桥古镇老街,同志们参观了黄桥战役支前委员会旧址1940年,黄桥决战前夕,陈毅亲自在宗祠议事大厅,召集地方官员和社会名流,部署支前工作,成立支前委员会,大量支前物资在此集结,源源不断送上前线,为决战胜利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支前委员会的墙上有陈毅题写的不朽诗句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为感谢黄桥战役纪念馆对调研寻访活动的大力支持,杨小峰、何晓东代表浙东分会向谢蓉馆长赠送了《纪念与传承》画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陈树新院长代表中国部长将军画院赠送了书法家的福蕴华堂的墨宝。

同志们依依不舍的离开黄桥镇,马不停蹄来到东台市三仓烈士陵园。该陵园是1945年苏中四分区,为纪念抗战中牺牲的120名战士而建的苏中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亭的基础上逐步扩建的。建国后三次大的维修,现顶部为琉璃瓦,立柱、栏杆均为钢混结构,亭上方悬挂时任苏中四分区专员梁灵光题写的烈士亭匾额,正南亭柱上题写楹联一副碧血丹心尽洒山河三敌驱除成解放;苍松翠柏凭依亭墓五星照耀纪功勋1982年确定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周克玉将军题词的苏中人民抗日纪念广场,有一座新四军东进雕像。调研寻访团首先瞻仰坐西朝东的抗日烈士纪念塔,塔身正面为陈毅题词立德立功永垂不朽”8个溜金铜字,金光闪耀。全体成员在塔前默哀致敬,合影留念。

在三仓烈士陵园内设有粟裕纪念堂。199512月,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同志为粟裕纪念堂题写了匾额。纪念堂内陈列着粟裕将军半身胸像(胸像上有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的题词一代名将)和粟裕将军光辉的一生大型图片展,大家向粟裕大将胸像肃立致敬,缅怀粟裕将军的丰功伟绩。1984419日,粟裕夫人楚青偕子女来三仓烈士陵园,将粟裕同志部分骨灰安葬在纪念塔的西南侧,在墓穴四周栽植了七株松柏,象征七战七捷。同志们在粟裕同志骨灰安葬处默哀致敬。

苏中人民抗日纪念广场一侧的松柏掩映处,有一个纪念碑廊。碑廊里既有书法界的名人启功、舒同的题词:丹心照日月气壮山河等。还有浙东纵队老战士唐炎的墨宝三仓英烈,永世光辉

三仓烈士陵园主任顾平,农民出身,从军后曾参加中越自卫还击战。转业后一直从事红色文化事业,基本没有工资待遇,他从不计较名利,无私奉献,为三仓烈士陵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感谢顾平主任的热情接待和全程陪同讲解,浙东分会向顾平主任赠送了《纪念与传承》画册,和段建国同志悬笔挥毫的缅怀粟裕大将,弘扬铁军精神条幅。

发扬红帆精神”  培养祖国未来

510日上午,调研寻访团在东台市参观红帆摇篮——弶港镇小学。受到校长王志耘等同志热情接待。学校广场中有一座红帆楼、一艘大帆船。船头上有苏中军区海防团指挥船(仿制)字样。帆船前的大理石碑上刻有红帆船”3个红色大字。王校长简要介绍了红帆船的由来:我们这所享有硝烟岁月,红帆摇篮美誉的弶港镇小学,其旧址韩公祠,是海防团二团团部所在地。海防团指挥及作战用船,因其风帆呈酱红色,且承载着一段红色历史,故名为红帆船。抗战时期,红帆船忠诚护卫海上生命线,成就了我党我军红帆御辱,驮运曙光的不朽传奇。调研寻访团大部分同志是第一次见识红帆船,听了王校长介绍红帆船的传奇经历,十分感动。全体同志在红帆船前合影,留下了珍贵的纪念。

接着,参观了新四军苏中军区海防团纪念馆。纪念馆四周墙上挂着反映军民团结,一致抗日的海防团在抗战中发展壮大的图片,还有相应的历史资料和实物。纪念馆中间摆放着两艘帆船模型和海军博物馆赠送的青岛号导弹驱逐舰模型等。

两位14岁的双胞胎姐妹——弶港镇小学生,交替进行的口齿清晰的精彩童声解说,不时激起同志们的热烈掌声,大家纷纷与这两位聪明可爱的小姑娘合影,留下了一连串团员们和两位小姑娘一起行少先队队礼的动人镜头。

两位小姐妹娓娓动听的解说词和纪念馆详尽的史料陈列,再现了海防团不朽的抗战业绩和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早在抗战期间,皖南事变后重建的新四军为了扩大和巩固苏北根据地,改变背靠黄海的不利态势,沟通与上海、杭州的物资运输线,于19419月在苏北弶港组建了一支海防大队,以后扩建为新四军苏中军区海防团。

这支部队,以红帆扬名。出海作战,红帆高挂。许多指战员是渔民出身,熟悉海上生活。他们经常通过秘密关系,从日寇和伪军的眼皮底下,将上海等地下采购站购置的军需物资由长江出海,运送到新四军驻地。电影《51号兵站》艺术地再现了海防团的部分斗争事迹。曾任苏北海防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鸿济公司总经理的吕炳奎同志,是《51号兵站》的原型之一。吕炳奎是一位热血爱国郎中,参加革命后,曾任江抗第二纵队三支队副队长、青昆县委委员兼军事部副部长,凇沪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浙东纵队四支队政委,浙东三东地委书记、浙东财委委员及浙东银行襄理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在家乡父老苦难之时,他组织和率领抗日武装,狠狠打击日伪军;在担任海防大队政委期间,冒着生命危险,率部为新四军输送粮食、物资和药品,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

渡江战役前夕,这支部队曾抽调大批骨干,分散到准备渡江作战的陆军部队中传授水上作战技术,并参加了渡江战斗。这支部队改编为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纵队时,不少战士仍保存着灰土布制做的水兵服,以自己曾当过人民的土海军而自豪。

从苏北海防团走来的土海军犹如播种机播出的种子,在人民海军中生根发芽,发扬光大。经过炮火硝烟的洗礼,在豪迈的国歌和军歌声中扬帆向前,以坚定的政治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弦、撼人心魄的时代赞歌,创造了永载海军史册的光荣业绩。其功勋与日月争辉,与江河竞流。

接着,由两位小姐妹引领,参观学校的书画室。这里墙上挂着各界人士的题词:博学文雅”“春暖花开”“面朝大海,吴善宽先生的作品海边小学博大爱,传道授业文曲怀;辛勤耕耘化春风,共同圆梦好未来!既是对孩子们的赞扬,也是良好祝愿。书画室里也有小学生书法作品。团员、清华大学书法教授唐余才,当即挥毫赠送弶港镇小学红帆精神,海军摇篮”8个大字。

参观结束时,调研寻访团向王志耘校长赠送了由全体团员签名的浙东分会会旗,陈树新院长代表中国部长将军画院给学校赠送了书法家白玉民的墨宝风华正茂。最后,调研寻访团领导、部分团员和两位小姐妹共同高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大家沉浸在幸福的欢乐之中。

抗日甬道场景震撼   高邮战役意义深远

511日,调研寻访团从江苏东台市出发来到高邮市,参观抗日战争最后一役——高邮战役纪念馆。受到纪念馆馆长、高邮市烈士陵园主任孙延秋、烈士陵园宣教股股长胡玲的热情接待。

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位于高邮市熙和巷70——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礼堂内。19451219—26日,新四军华野司令员粟裕成功指挥对日作战最后一役——高邮战役,并于1226日凌晨在原日军指挥部礼堂(今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举行了受降仪式,时任华野八纵政治部主任韩念龙代表新四军接受侵华日军驻邮最高司令官岩崎学大佐的投降,该礼堂成为日军成建制向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投降的历史见证地。

孙延秋馆长和胡玲股长带领大家走向纪念馆,首先呈现在大家面前的酷似一把直耸云霄的尖刀,刀面上书写抗日战争最后一役胜利广场”12个大字。讲解员张云说,根据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的提议,2015年,在扬州市委和高邮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对抗战纪念馆周边环境进行全新打造,大家看到的是全长215米的抗日甬道。抗日甬道两侧用锈红色耐候钢材料制作成气势磅礴的浮雕墙,浮雕面积6000多平米,主要反映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所带来的巨大伤痛和心灵裂痕,分共14个节点,展示了中国军民14年抗战的艰辛历程,其中有日军侵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抗战最后一役高邮受降等浮雕。

随着讲解员张云声情并茂的演讲,同志们一边走,一边领略中国军民14 年艰苦卓绝抗战的全过程,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走出抗日甬道600多平米的胜利广场,广场注入清水,形成镜面式的下沉广场,给人既震撼又抒怀的意境。广场上名为光辉时刻的高12.26米的大型主题圆雕,展现了高邮抗战最后一役胜利的重要历史时刻。主题圆雕和在水中清晰的倒影,组成了十分别致的图案,同志们纷纷在此结伴留影。

抗战最后一役纪念馆于20141226日正式开馆,201611月被评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20158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

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分为序厅和6个展厅。序厅里有高3.6米、长10.6米的新四军攻城大型浮雕展示,6个展厅通过图片、场景、视频、沙盘模型、声光电等形式展示了高邮战役的全过程。

战前形势。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八路军、新四军遵照党中央和延安总部的命令,向各抗日前线的日伪军发动全面反攻,至194511月底,已歼灭日伪军39.87万人,但在华中的日伪军拒不缴械投降,新四军各部队对当面之敌展开全面反攻。

华中解放区情况。194592日,华中解放区军民严格执行党中央、八路军总部命令,全力向一切拒不投降的日伪军进攻,共解放县城32座,市镇400多处,歼灭日伪军2.8万人。

高邮状况。1945816—22日,高邮军民先后拔除三垛、二垛、一沟、界首、六安闸、马棚湾等11处据点,除高邮城外全县境内敌据点全部扫除。

运筹帷幄。根据中共中央制订的巩固华中策略,粟裕、谭震林从战略全局及发展趋势考虑,认为必须在华中地区南北两线上分别组织高邮、邵伯战役,形成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在战略上互相配合的广阔战场。

战役经过。1219日晚7时,参战部队在南北40公里、东西20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发起攻击,至20日中午,高邮城除净土寺外,外围据点全部扫除,日伪军龟缩到城内。同时,七纵攻克了邵伯等日伪据点,切断了日伪军退路。25日雨夜,八纵攻城部队从高邮城西北、东、南三面发起总攻,指战员冒着枪林弹雨,越开阔地,跨护城河,持云梯攻城,突破城防工事,展开激战,迫使日伪军于26日凌晨缴械投降。此役战果辉煌,共歼俘敌军1042人,活捉伪副师长以下8000余人。

1229日,粟裕接见缴械投降的日本军官时,我敌工部长陈超寰用日语介绍说,这是本次战役的最高指挥官粟裕司令员。此时,岩崎学大佐双手将祖传的紫云刀高举过头,一躬到底,缴给粟裕将军。

战役意义。高邮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新四军在抗战中一次战役歼灭日伪军人数最多的记录,拔除了残留在华中解放区中心的最后一个日伪据点,打破了蒋军开锁埂门,长驱直入,直捣两淮’”的企图,牵制了国民党军沿津浦路北犯的行动。同时,将苏皖解放区连成一片,改善了华中南线的战略态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反对内战,保卫胜利果实的信心,为后来的苏中战役创造了良好的战场条件。

参观高邮战役纪念馆后,调研寻访团在胜利广场的台阶上合影,同志们仍然沉浸在高邮战役胜利的喜悦之中,群情激奋,出现了相约同时将军帽抛向天空的动人场面。

511日下午,调研寻访团参观高邮革命斗争史馆和高邮烈士纪念馆。高邮革命斗争史馆充分反映高邮军民的革命斗争史,与胜利广场抗日甬道、高邮战役纪念馆内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高邮革命斗争史馆分为高邮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抗日游击战争的辉煌胜利艰苦卓绝的敌后坚持3大展厅。高邮烈士纪念馆按时间顺序分别展示了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高邮牺牲的及高邮在外地牺牲的英烈感人事迹和革命文物。

接着,参观了高邮市烈士纪念广场。同志们在高邮烈士纪念碑前,向为中国革命而牺牲的烈士默哀,并三鞠躬。瞻仰了英烈墙、烈士墓、纪念广场等。烈士墓安葬了周山、李健、周奋等著名烈士,和在高邮战役中牺牲的242名无名烈士,从而见证了高邮作为革命老区英勇的革命斗争历史。

为感谢高邮抗战最后一役纪念馆馆长孙延秋、高邮市烈士陵园宣教股股长胡玲对调研寻访团的大力支持,浙东分会向孙延秋馆长赠送了图书和画册,唐余才教授代表浙东分会留言:传承铁军精神,弘扬红色文化;陈树新院长向孙延秋馆长赠送了惠风和畅书法条幅。

瞻仰周恩来总理故居纪念馆  世纪伟人无私无畏风范永存  

513日上午,调研寻访团瞻仰周恩来故居和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市淮安区驸马巷内,正门匾额周恩来同志故居由邓小平同志于1984年亲笔题写。

189835日,周恩来诞生在这里,他在故乡度过了12个春秋。周恩来故居由两个宅院组成,共有32间房屋,面积1987平米。整个建筑为青砖灰瓦木结构的平房,是典型的明清时期苏北民居的建筑风格。

同志们跟着讲解员清晰的讲解,参观了周恩来的出生房、读书房、乳母住房、主堂屋等。他的曾祖父周光勋、祖父周攀龙在清道光19年(1839年)从浙江绍兴迁居淮安县。祖父曾任过淮安府师爷,阜宁、涟水县知县等。从周恩来家世家风图片展周恩来故居书画展上,可以看出周恩来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也继承了周家历代兄弟叔伯子侄间真诚相助的良好家风,对于长辈尤其敬重。战争年代,周恩来一直把亲笔写有爹爹遗像的照片放在贴身的皮夹里。周恩来从未忘记八婶对他的养育之恩,一直承担她的生活和医疗费用,曾两次接八婶到北京居住。

周恩来不仅是治国理政的楷模,而且是修身齐家的典范。他重视亲情,孝敬长辈,体现一位伟人至情至理的凡人情怀;他注重家庭,伉俪情深,八互佳话为后人树立婚姻典范;他以身作则,严于家教,十条家规让后人终生受益。周恩来担任26 年总理,日理万机,但始终对家乡魂牵梦萦,深情难忘。他常常回忆童年往事,向人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他关心家乡的亲人故旧,指导家乡的建设发展。周恩来每见家乡人,深切关心;每逢家庭事,公私分明。

19587月,时任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受县委委托,去北京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工作,这是周恩来第一次接见家乡的负责同志。当王汝祥谈到希望给予照顾时,周恩来明确表示不行,并委托他带一封信给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信中说王汝祥这次来想在北京解决钢材问题,我当然不能这样做。周恩来指出,淮安要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这样,原料、资金、市场都易解决,就更利于发展,可以先将铁木农具厂搞起来,然后再及其他。王汝祥没有带回一根钢材,但带回了更宝贵的财富——周恩来伟大的无私精神和对淮安发展思路的指导。1959年为保证建国10周年大庆,周恩来带头遵守政策规定,要求外地来京的四嫂陆淑珍、十一弟媳陶华在国庆节前返回家乡。

513日下午,参观周恩来纪念馆。纪念馆按以下八个展台,运用大量的实物图片,以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全过程地全面展现了周恩来光辉灿烂的一生,即:(1)立志求索,为了中华崛起;(2)离别故土,北上东渡求学;(3)重返天津,参加五四运动;(4)艰辛奋斗,为了新中国的诞生;(5)峥嵘岁月,投身革命洪流;(6)呕心沥血,臂划发展蓝图;(7)国难当头,拯救民族危亡;(8)鞠躬尽瘁,为了祖国昌盛。特别是在文革中,周恩来总理殚精竭虑,苦撑危局,他说:在文革中,我只有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同志们认认真真地看,专心致志地听,通过周恩来留下的一衣一物和他教导我们的一言一行,始终熏陶在周恩来总理可贵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思想品质之中,从而进一步培育了爱国之情,激发了报国之志。通过参观,同志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我们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在半个多世纪的光辉革命生涯中,周恩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出生入死,鞠躬尽瘁,信仰坚定,百折不挠,对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统一战线、文化教育和党的建设等领域,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恩来的一生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的一生。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周恩来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树的卓越功勋,他的崇高品德和光辉人格,丰碑似的屹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深深地铭记在中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周恩来同志风范永存,人民公朴,心系人民;全党偕模,光耀千秋;世纪伟人,永恒丰碑。

为此,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于19841029日瞻仰周恩来故居时,欣然题词:全党楷模199161日,江泽民题词:学习周恩来同志的高尚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97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将周恩来故居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像周总理这样的一代楷模,真是我们现在人,尤其是党政干部学习的榜样,特别要学习他做人的风范,首先是做人,其次是做个模范共产党员,再就是做个革命家,我们要见贤思齐啊!

通过参观,同志们经受了一次周恩来伟大精神和高风亮节的洗礼,革命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大家表示,作为新四军的后代,一定要遵照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要求,努力学习周恩来的高尚品质,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铁军精神,把研究新四军的历史更上一层楼,为纪念新四军成立80周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八二勇士壮烈牺牲英雄凯歌  军人模范民族光荣流芳千古

514日下午3时许,调研寻访团参观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又称淮阴八十二烈士陵园)始建于1955年。纪念园坐落在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境内,占地480亩。园区内主要纪念设施有:八十二烈士墓、纪念馆、壮志亭、纪念碑、纪念林及广场、碑廊、廊柱、八十二棵青松、红星广场等。园区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是为纪念1943318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82名指战员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率领下,为掩护刘老庄当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从拂晓达黄昏,面对1000多日伪军的疯狂扫荡,毙敌170余人,伤敌200余人,英勇顽强的击退敌人5次冲锋,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讲话中称:新四军刘老庄连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讲话中再次提出:新四军刘老庄连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

同志们一进入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座建在四方型水池中的刘老庄连英雄群体雕塑”——多名新四军勇士紧握铁拳、手持大刀手榴弹与日伪军拚杀的惨烈镜头。英雄群体雕塑的底座上硕大的砥柱两个大字十分醒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八路军和新四军是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男女团员身穿海魂衫、头戴新四军帽,高举浙东分会会旗,分别列队向刘老庄连英雄群体行军礼,致以崇高敬意!

刘老庄连英雄群体雕塑东面100米处,是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雄伟的大门,大门两侧的对联为:由陕西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从拂晓达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左右两侧是82位勇士与敌人激战的浮雕。

跨进陵园大门,正东面是高大的八十二烈士墓。在走向八十二烈士纪念碑的广场两侧,有10个方形廊柱。廊柱上有四连连长白恩才、指导员李云鹏的雕塑,还有分别雕刻着副连长石学富、文化教员孙尊明,排长刘登甫、尉庆忠;卫生员杨林标,班长王中良、王洪远、刘忠胜、李道合;文书罗桥,战士刘守业、王步珠、田执信等的英名。可惜,还有不少烈士没有留下姓名。

刘老庄战斗结束后,淮阴人民含泪收殓了烈士忠骸。三天后,新四军三师十九团指战员召开追悼大会,淮阴县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举行公葬仪式,堆起了一座三丈高的土墓,墓碑上刻着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八十二烈士公墓19475月,烈士陵园被国民党军队六十五师的一个连和还乡团百余人拆毁。1955年,中共淮阴县委、县政府又重建了烈士墓,墓身坐东朝西,墓体用钢筋水泥浇铸,呈塔状,高8.2米,象征82名勇士。墓碑正面上嵌着五星,洁白的大理石上雕刻着李一氓同志题写的墓铭:淮阴八十二烈士墓。南北两侧分别镶嵌着白色大理石,南面雕刻着黄克诚题词:英雄战斗,壮烈牺牲,军人模范,民族光荣。北面是张爱萍题词:八二烈士,抗敌三千,以少胜多,英名万古传

淮阴八十二烈士墓背面有李一氓的《淮阴八十二烈士墓碑记》:这个连82个人,从拂晓到黄昏,度过那极端紧张、残酷、饥饿、悲壮的12个小时。只有枪声、炮弹声、手榴弹声;只有鲜血,挣扎和死。8281807978,一个、一个的递减到不成为连。两个排、一个排,两个班,最后还不到一个班;整天的战斗,整天的射击,剩下来的人和剩下的子弹,最后还不到供一枝枪的连放。绝望地牺牲下去,亦英勇地牺牲下去。他们凭了什么有这样一股不挠、不屈、不止的抵抗力量呢?

刘老庄连的英雄壮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称赞。淮阴八十二烈士墓围拦的花岗石上刻有毛泽东主席的几段警句:努力前进,打日本,救中国中华民族解放一切为着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彰显了党中央战胜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气概。朱德总司令说:淮北全连82人全部殉国的刘老庄战斗,无一不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原总后勤部政委、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周克玉上将2005526日题词:八十二烈士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调研寻访团在烈士墓前举行了祭奠仪式,由何晓东同志主持,全体成员在浙东分会会旗引领下,先围绕墓基一周,瞻仰82烈士墓;然后向82烈士默哀并三鞠躬;最后在淮阴八十二烈士墓前合影留念。

调研寻访团将要参观八十二烈士纪念馆时,时针即将指向下午4点,按纪念馆的规定,下午4点要闭馆。但几位解说员听说我们是从北京来的,破例让我们参观,并作精彩解说。全体团员通过聆听解说,观看还原的惨烈战斗场面和烈士遗物,陶冶了情操,净化了灵魂,真切地感受到:淮阴,是一片热血浸润、英雄辈出的土地。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淮海军民协力同心,抗倭御悔。四连82名勇士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列史陈证,告慰忠魂,以激励后人。

刘老庄连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她,从赣南走来,从陕北走来,来到苏北,用飞夺泸定桥的勇气,用血战腊子口的精神,来到刘老庄。

刘老庄连是一支光荣的部队,她,走向东北,走向海南,恶战厉家窝棚,飞渡琼州海峡,烈士的精神传遍黑土地,英雄的旗帜,插上海南岛。

他们,用忠勇捍卫了中国军人的尊严;他们,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歌;他们,用青春铸就了一座座魏然的丰碑。

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了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他们,以钢铁意志挺直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其忠诚与大地同在;其英勇与日月同辉。

为感谢八十二烈士纪念馆解说员同志,调研寻访团两位书法家唐余才、段建国挥毫分别写下英雄凯歌,气壮山河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团长杨小峰代表浙东分会赠送纪念馆一本画册。解说员同志手捧礼物,兴奋不已。

泰山脚下祭英魂   铁军传人立志向

在寻访团54日集结前,20军后代、寻访团团员林建荣利用五一假期,先行到山东泰安代表寻访团寻访前辈足迹,祭奠泰安战斗牺牲的浙东纵队的英烈。 19451010日,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事后江南新四军全面转移到江北。194510月中旬,国民党军第十二军李延年等部占领泰安,收编伪和平救国军第三方面军的副司令宁春霖,委任为泰()()警备司令。宁春霖部气焰嚣张,在签订停火协议后,仍不断抢修工事,向我方开枪挑衅,累计进犯200余次,打死打伤我军民数十人。1945年底,在津浦路中段阻击战期间,为加强山东我军力量,新四军第一纵队取消去东北的任务,留置山东。经过暂短休整,于19461月初奉命西开津铺路,攻歼泰安、兖州之伪军。随之,新四军第一纵队收缴了残留在泰安以南日军洼田旅团的武器,并将泰城之敌围困起来。面对国民党的猖狂挑衅,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应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作出了先夺取泰安、大汶、张店等诸点,然后进攻济南的部署。

19466722时,新四军第一纵队攻克泰安战斗打响了。816时,我军肃清西关全部之敌,直逼城下。敌被迫撤入城内,负隅顽抗。1018时,总攻城垣开始。22时,突入城内的各部将残敌包围在敌指挥部岱庙内。在我强大军事和政治攻势下,残敌土崩瓦解,除宁春霖率少数骨干由东北角秘密地道潜出城外逃跑外,悉数被歼。新四军第一纵队解放泰安之战,我军经三日四夜激战,全歼守敌4000余人。其中,毙伤1000余人,俘敌3000余人。缴获迫击炮36门,轻重机枪 38挺,步枪2761支,各种弹药26万发。战斗中,第一纵队一旅参谋长邱玉权壮烈牺牲。泰城解放后,新四军一纵三旅与泰安县政府一起,于泰山红门宫北侧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

泰安之战, 700多位来自新四军浙东纵队的英雄牺牲,长眠他乡。可以想象,一年又一年的清明,又有多少的故乡家人会依门遥望远方未归的亲人……,为此,作为浙东后代的林建荣萌生了让英雄还乡的想法,把战场的一把土、纪念碑的一片残瓦带回四明山,安置在当年烈士北撤的出发地,让家乡父老乡亲永远记住他们。

{黄进琪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