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她从新四军走来 ——我的母亲沈文英

  • 时间:   2018-05-15      
  • 作者:   沈小英      
  • 来源:   2师分会      
  • 浏览人数:  1597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我妈妈是一名新四军老战士,正值今年百岁,这是我们全家的骄傲。中秋节前夕,我们聚在一起,为她做了简朴的祝寿。我衷心地希望她永远健康。圆圆的蛋糕上点燃着生日的蜡烛,火红的烛光照亮了妈妈的脸庞,她是那样安静慈祥。可能是因为太累了,她不肯睁眼,可嘴里却不停地念叨着我们的名字,她是那么的爱我们,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田,血液顿时沸腾起来。

  我妈妈最近身体不太好,疾病侵蚀着她羸弱的身躯,她时而昏睡,时而大声喊叫,脑子也不大清楚了。但是九月三日大阅兵那天她却很清醒,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屏幕。她看见了人民军队飒爽的英姿;聆听到战争岁月里那些熟悉的歌声;领略了抗战老战友扬起了民族的气魄。她笑了,因为她也是从新四军走来的。

  我妈妈沈文英,19159月出生,浙江省嘉兴人。1931年春到上海,任小学教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离开上海到苏州,在苏州草桥医院做慰问伤员,给伤员写信等工作。苏州沦陷后,随四川旅沪同乡会战地服务团参加京沪、陇海路沿线抗日救亡服务宣传工作。

  1939年秋,在淮南津浦路西参加新四军。同年冬到津浦路东淮南抗日根据地找到我父亲(包之静,时任《前锋报》主编)。1940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前锋报》(新四军五支队报纸)缮写、编辑。《新路东报》(中共津浦路东区党委机关报)编辑。1943年任《淮南日报》(新四军二师及中共淮南区党委机关报)编辑。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10月任《新华日报(华中版)》(中共华中局机关报)编委会秘书。内战爆发后,1947年初转移到山东,任《大众日报》(中共华东局机关报)编辑部财经组组长。1947年秋,在胶东华东新闻干校任支部书记。

  19519月,调北京《人民日报》工作,先后在党的生活组、财经组、工业组、首都记者组、工业部任编辑、记者。1980年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院导师。1982年底在人民日报社离休,职称为高级编辑。

  我妈妈是一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她为抗战和民族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她曾给我们讲述过许多青春的回忆,其中最令人动容的就是从1938年到1942年发生的故事:

  1938年初,我妈妈在台儿庄前线作救护工作,5月日寇从津浦铁路向徐州大包围,敌机狂轰滥炸,国民党十万大军在仓皇中向西南突围,这就是有名的徐州突围,当时我妈妈已怀孕七个多月,不好拖累队伍,只好来到距徐州百多里远的睢宁乡下,在一个姓杨的老乡家住下,生下我大哥后,为了抗日只好忍痛把孩子寄养在老乡家,只身回到抗日队伍中。

  1940年淮南的半塔保卫战后,敌、伪、顽向天长、嘉山一带疯狂扫荡,我妈身孕八个月躲在青纱帐里,前面距离五米远看见日本鬼子一面打枪,一面用枪在高粱地里划拉,皮靴亮晃晃的。10月我妈生下我姐姐,不久皖南事变爆发,形势异常艰险,我妈想起送大儿子的情景眼泪簌簌往下掉,无奈地又一次把闺女寄养在老乡家。

  1942年盛夏我妈生下第二个哥哥,在洪泽湖水边又一次无奈地把他送给了老乡。一直到日本投降后解放区形势稍有好转才陆续把他们从老乡家找到身边。哪个作父母的不痛爱自己的儿女?可是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他们不得不舍弃自己的骨肉。为了革命的事业,妈妈忍受了多少辛酸和眼泪?!她的无私让我感动,她的博大让我震撼!新四军的女战士有钢铁般的意志。

  妈妈始终把这种铁军的精神贯穿到一生的事业中,对名利、待遇从不计较,她以身体力行教育着我们。简朴、知足、规律是她长寿的秘诀。

  退休后她仍笔耕不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她写了《忆新路东报和淮南日报》,以表达对淮南老乡的养育之恩。1989年她决定重返老区。淮南那边听到消息特地修好了道路。春天里,妈妈回到了淮南曾经办报的地方——陈家砖井。老乡们都来看望她,妈妈还找到了曾经照顾我小哥哥的梁大娘。妈妈和全村的老乡们合了影。妈妈幸福地笑了,肘间怀抱的婴儿也甜甜地笑了。


                          2师分会:沈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