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访嫦娥一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

  • 时间:   2018-05-07      
  • 作者:   黄进琪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浙东分会     
  • 浏览人数:  3608

20071024日,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接着,嫦娥一号完全按照设计的准时发射、精确变轨、一年寿命、有效探测”16字要求,完成了全部使命,并延长在轨运行时间,做了大量试验之后,于200931日顺利实现可控撞月。至此,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成为现实,中国航天继应用卫星、载人航天后,开启了深空探测领域的全新篇章。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卫星的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正是这一千年圆梦的缔造者之一,他带领年轻的嫦娥团队用智慧和心血浇灌了中国航天史上里程碑式的第一朵嫦娥之花。日前,记者在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慕名拜访了叶培建院士。

军营氛围  塑造军人气质

19451月,叶培建出生在江苏泰兴县胡庄镇海潮村一个革命军人家庭,父亲叶蓬勃、母亲周忠秀都是新四军老战士。1946年,苏中七战七捷的第一仗——宣堡战役打响,叶培建还不满周岁,父母亲要紧急北撤参战,只得将他送到毓秀乡(现根思乡)李秀河村,和外婆相依为命。1951年,外婆将培建送李秀河小学读书。第二年夏天,叶蓬勃抗美援朝回国,从此小培建跟着父母亲四海为家,部队到哪儿他就在哪儿上学。

叶培建先上南京卫岗小学,一年后转到杭州西湖小学。1957年考入杭州四中,住在父亲的老战友叶伯善(转业后曾任中国远洋运输公司政治部主任)家里,与叶伯伯年迈的老母亲作伴。

1958年,叶培建父亲所在部队在浙江湖州有了正式营房,他转到湖州一中读书,跳入初三。1959年被保送入省重点中学湖州中学。这所中学曾经出过钱壮飞、茅盾(沈雁冰)等名人。

 叶培建的整个青少年时代是在军营里渡过的。他上的是部队子弟学校,从校长、教导主任到全体教职工、保育员,都是经过挑选的部队优秀干部和政治工作者,学生们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接受的全是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叶培建和同学们过着半军事化的供给制生活,清晨听到的第一声是嘹亮的军号声;学校里上的第一课是《东方红》;教唱的第一支歌是《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战士们每天早晨准时出操、训练;部队每次开饭前都要列队唱歌;每逢晚上看露天电影,总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兄弟连队之间的拉歌热火朝天,这边唱罢《抗美援朝战歌》;那边高歌《游击队之歌》,歌声一浪高过一浪。这一切,小培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革命部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生活,像春风雨露滋润着叶培建幼小的心灵,他逐渐养成了准时守纪,积极向上,爱憎分明,忠诚于党和祖国的优良品质。

由叶培建父母所在的新四军浙东纵队等部队演变而来的华东野战军20军,传承了铁军叶挺独立团、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老红军、经过抗日烽火锤炼的新四军老战士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支部队在北伐、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屡建奇功,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用共产党人的信仰和行动培育了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果敢顽强的钢铁意志、坚韧不拔的战斗作风的铁军精神。为此,20军被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誉为百旅之杰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国处于困难时期。20军官兵发扬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在机关大院后山上开荒种蔬菜、花生和红薯等。叶培建亲眼看到年近半百的老红军军长余光茂将军和年轻人一道开荒种菜挑大粪。受部队官兵的影响,叶培建和余军长的儿子余西如放学后,也经常跟着大人上山松土、浇水、为红薯翻藤等,逐渐形成养成了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习惯。

科学博士  立志报效祖国

叶培建上中学时,一直当学习委员。他读书很刻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高中毕业时各门功课都很优秀。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家。填写大学志愿时,父亲说,国家正处于建设时期,很需要理工科人才。又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亲身体会到由于我志愿军没有制空权,中朝军队常常被动挨打。父亲劝他报考航空专业。为此,他填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却意外地被浙江大学无线电系录取。直到文革时才知道,当年浙江省执行省委书记江华的指示,把优秀学生全留下来了。1968年叶培建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航天部卫星总装厂任技术员,这样的分配令本来就想稿航空航天的叶培建喜出望外。他自己说:这叫缘分!

1978年,国门刚刚打开,叶培建萌生了出国深造的欲望。这一年,他考上了中国计量科学院和502所两个专业的研究生。他用很短的时间又通过了出国的外语关、资格关考试,1980年获得赴瑞士纳沙太尔大学读博士研究生的资格。

出国前,教育部副部长高沂语重心长地对参加集训的学子们说:国家送你们出国深造很不容易,每人每月600法郎(当时约合人民币600多元),相当于我国20名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你们想,全国有上亿青年,其中有多少人能上大学,又有多少人能出国留学,你们是站在成千上万工农子弟的肩膀上啊!

叶培建十分珍惜这次出国学习的机会。瑞士的景致很美,山高雪白,但这些都没有分散他读书的兴趣。他抓紧一切时间为祖国的强盛而攻读科学知识。他的刻苦学习是出了名的。瑞士一家报纸在专访的报道中说,他从不去酒吧,也不大看电影,把周末的时间都用于看书和工作。记者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下功夫?他回答说:中国那么多人,派我出来学习,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我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我应该努力!

1983年,他获得了瑞士纳沙太尔大学颁发的等同法国科学博士的证书。但他并不满足,又经过2年的努力,1985年,他又以《手写中文计算机在线自动识别》的论文,获得了瑞士纳沙太尔大学科学博士学位。

此时国内有人议论:小叶出身干部家庭,父亲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夫人也去了瑞士,他是回不来了。可是,叶培建19855月完成论文答辩获得科学博士学位,8月份就和夫人一起踏上了祖国的热土,他要把自己所学知识尽快用在祖国建设事业上。在此以前的1984年,他就慎重地向我国驻瑞士大使馆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回国后的1986年被批准入党。可见他忠于党、报效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

乐于奉献  淡泊名利地位

叶培建回国后,马上投入了502红外热轴探测系统的开发,为铁路运输提供现代化的设备。这个项目后来成为502所的拳头产品,创造了可喜的经济效益。

1995年,他作为技术负责人参加了深圳股票VSAT网的设计,这是卫星应用技术一个开拓性项目,取得了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圳证券卫星通信双向网1997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深交所曾以年薪40万元的高薪聘请他,却被他谢绝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原副院长李祖洪经常对年轻人说:你们这个叶总啊,要不是为了卫星上天,早就是腰缠万贯的百万富翁了!

叶培建面对月收入2000多元和年薪40万元的反差,他不为所动,心静如水。

1989年后,叶培建先后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计算机应用副总师、总师。1991年提任院长助理(正局级),并被送入中央党校学习。1992年听了邓小平关于加快改革开放的南巡讲话,他有些坐不住了,希望仍然做技术工作。老院长闵桂荣院士支持他的想法,不过老院长说,任型号总师得从副总师(副局级)做起。叶培建表示很乐意,他对职务高低看得很淡。

1993年之后,叶培建先后任中国资源二号卫星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兼总指挥。这颗卫星是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对地观察卫星,技术起点高、研制难度大,在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中具有广泛作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马兴瑞总经理说,这颗星是最大最重的星,具有最高的分辨率,最快的传输速率,最高的姿态精度,最大的存储量。叶培建凭着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不耻下问的精神,带领科研人在短时间内就进入状态。20019月,中国资源二号” 01号星发射成功,并按时在轨移交。经过改进的0203号星于200210月、200411月相继成功发射,实现了三星组网,被誉为三星高照,这标志着我国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研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19704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以来,到2001年中国成功发射了76发(艘)应用卫星和飞船。然而深空探测领域却始终没有留下中国人的足迹,奔月还只是停留在梦想。就在这一年,国家下达任务,决定搞深空探测。当时,院长徐福祥崭钉截铁地说:我们院深空探测载人航天这两面旗帜都要扛,就让老叶挑这个头。

20016月,叶培建相伴半生的爱人不幸去世。同年9月,叶培建强忍着极度悲痛,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付千斤重担,担任探月卫星项目的技术、行政负责人,带领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忘我工作。经过三年努力,到2004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正式立项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深空探测工作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叶培建被正式任命为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此时他还是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一人身兼4职,这在我国航空航天研制领域里是绝无仅有的。又过了三年,20071024日,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为表彰叶培建的突出贡献,1993年他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被国防科工委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3年他担任总设计师兼总指挥的中国资源二号卫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革命家风  孕育精彩人生

叶培建生长在一个革命军人家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家风,对叶培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亲叶蓬勃在黄渡师范学习时抗战爆发,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父亲任泰兴县教育局督学时,为了对群众进行抗日救亡教育,他把自己家里的几亩田地变卖了筹资办学校。后来参加了新四军,历任团政治处主任、师组织科长、军宣传处副处长,是一位优秀的军队政治工作者。后来转业到南京一所军工企业做政治工作。

父亲兄弟姐妹共6人,他排行老大。三叔也是新四军老战士,二叔是农民,四叔是工人。建国后三叔转业地方,历任洛阳矿山机械厂任团委书记、省地质局办公室主任、地质队党委书记等。父亲特正统,一贯清正廉洁,不恂私情。二叔有6个孩子,曾问过父亲能否为孩子在城里找个工作,按当时他的能力完全可以办到,但父亲总是谢绝,至今二叔的6个孩子全在农村。

父亲平时言语不多,但他听党的话、热爱祖国、真诚俭朴、公私分明的高风亮节,却时刻影响着子女们。

“1968年,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第二天,父亲就带头把正上初中二年级的14岁的次子,送到江苏高淳县农村插队。不久,小女也被送到工作生活环境十分艰苦的铁道兵部队当兵锻炼。叶培建如是说。

父亲对子女要求很严,从来不讲情面。叶培建上大学时,父母亲每月给15元钱作为伙食费和零花钱,总是紧巴巴的。他学的是无线电专业,想买些零配件自己装配一只收音机。他知道向父亲要钱肯定不行,于是他只得写信向三叔要,三叔马上给他寄来20元。事后,父亲知道了,当着同学的面狠狠批评了他。

叶培建的父亲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叶培建虽然十分痛心,但他坚信我们党会纠正这一类错误,坚信形势会好起来,他鼓励全家人要相信党,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果然,他父亲于1978年得以平反昭雪。在这一场灾难中,他们全家人没有迷失方向、丧失信心,而是坚定地闯了过来。现在他的弟妹们都事业有成,为人正派,积极向上。

叶培建母亲是一位参加革命较早有思想的老同志,她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儿子的成长。19494月,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前夕,即将参战的母亲顺路回家看望儿子和老妈妈。培建上学后,母亲总嘱咐他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好为人民做事。培建参加工作后,她不断提醒儿子要做一个正直的好人,不要贪小便宜,不准犯任何错误。

这些我都牢牢记在心上。我始终认为,妈妈、外婆是我的启蒙老师,她们教会了我爱惜粮食、生活节俭、心地善良、待人真诚、尊敬长辈等传统美德。叶培建深情地回忆说:受长辈的影响,我一直保持着节俭的生活习惯,参加工作后,我还经常穿单位发的工作服,穿在里面的棉衣棉裤还打着补丁。

叶培建工作繁忙,但很孝顺。每个周末都会给妈妈打电话问候。在电话里,老人从不会提及自己的身体情况,只说自己在南京什么都好,要孩子们好好工作,不要牵挂。老人知道儿子的工作担子很重,总怕打扰儿子。

叶培建雷厉风行的干练作风是出了名的。全院上上下下都称赞叶总敢说敢干,处事果断,讲究效率。确实,叶培建血管里流着军人的血,骨子里有着军人气质。1995年,经叶培建倡议,中国资源二号办了一张小报,他亲自撰写的创刊号编者按中说:一张好的小报,假如说对于一个连队的作用,那不亚于连队的两挺机关枪。

每一次到卫星发射中心执行发射任务,进场后都要建立临时党委。他要求参与发射工作的全体成员,从总指挥到一般工作人员一律实行军事化生活,吃、住、行都要集体行动。在动员大会上,他运用的都是执行战斗任务的语言:我们从出发地一路行军,已顺利运动到阵地前沿,接着就要发起冲锋了,全体指战员都要严阵以待,一切行动听指挥,保证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叶培建十分注重遵纪守时,要求部属做到的,首先率先垂范,开会办事都准时出席。为此,凡是他主持的会议、指挥的行动,包括他的领导谁也不迟到。有一天,叶培建要在白石桥院部主持一个会议。那天上午,袁家军院长在中关村主持另一个会议,他想到下午有的同志要参加叶总主持的会议,便及时结束了会议,让同志们能回来准时参加。

叶培建院士向记者披露,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第二步已经启动,其中嫦娥二号卫星将于2011年底前发射,用于试验二期工程轨道、测控和软着陆等相关的五个关键技术。目前科研人员正在加紧着陆器和月球车的研制、试验工作。这个月球车一定是完全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整个系统打的是中华牌,计划于2013年左右在月球实现软着陆,着陆点首选在位于月球赤道附近的虹湾地区,那个地方光照条件较好,比较平坦。

叶培建院士对下一步的嫦娥登月充满信心。他表示要再接再厉,续写精彩人生。

 

    黄进琪

2010年第1期铁军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