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是我父亲周士标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回顾父亲的一生,最值得我纪念的是什么呢?我左思右想,原来还是他优秀的人品和高尚的品德。
我的父亲周士标(原名裘愉申),1922年1月出生于浙江嵊县一个教师的家庭。我的爷爷是县里比较有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一生致力于教育办学,创建了县里一所非常著名的学校——剡山小学并任校长。由于爷爷思想开放进步,剡山小学从办学以来就吸收了共产党的地下党员担任教师。并订阅了大量进步书刊报纸。我父亲1938年16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父亲在嵊新地区担任东区工委书记,县委委员,县委宣传部长。敌人的反扫荡开始,迫于形势,父亲和县委领导只好转于地下,投笔从戎,隐蔽在山上去打游击。并重新组建了浙东嵊新地区党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岩头”部队,后为新四军浙东纵队陈立平部队。我父亲担任党支部书记兼指导员。记得父亲和我说过,有一次他下山办事情匆匆回家一趟,当我奶奶看到他穿的衣服领子上爬满了虱子,不禁忍不住哭了,不理解他为什么不在家过安稳的日子,继承爷爷的家业,当个老师,而要去上山受苦。因我父亲从小学习很好,聪慧有才,爷爷有心培养他继承家业。对他寄予着无限希望。可没想到他的志向早已脱离了小家,奔向了革命,立志打败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父亲告别了双亲,继续上山去打游击。过着风餐雨露,颠沛流离的生活。还要遭到国民党顽匪的袭击。为了不拖累家人,坚持抗战,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周士标。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向浙东根据地发动了围剿,党中央毛主席为了保存革命实力,下决心把浙东纵队北撤到江北,父亲当时已调到浙东区党委做机要秘书,他来不及告别双亲,毅然和大批浙东纵队将士渡江北撤,一路上,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追捕堵截,一路打一路跑,风餐露宿,有时只能住在潮湿的矿井里。身上长满了疥疮,又痛又痒,但他们毫无怨言。终于无比艰辛地到达了江苏涟水。浙东纵队正式整编为新四军第一纵队三师。从此父亲和部队永不分离。他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豫东战役后,他曾被评为华东三级人民英雄。1950年因工作突出又被评为二十军“二级工作模范”,二十军“建军先进分子”。在抗美援朝中,父亲有一次在美国飞机的狂轰乱炸下,率领伤员大队突围转移,九死一生,(美国飞机投下的炸弹恰巧炸到了他乘坐的运送伤员的汽车)他侥幸逃出,脱离危险后,仍坚持完成了任务。获得了朝鲜三级国旗勋章。1955年又被授予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
勋章。
1958年父亲奉命从二十军60师调到北京国防部五院,担任“两弹一星”的干部储备工作,他在老五院做干部工作时期,引进吸收了一批刚从大学毕业或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优秀人才。培养出孙家栋,戚发軔等一批后来著名“两弹一星”专家,为祖国初期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63年在老五院集体转业前,父亲又被调到总政治部国防科技部,后又转到国防科工委,一直在国防科技战线上为党服务。1988年父亲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08年又荣获“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政章”。父亲的一生,虽很少在前线冲锋陷阵,但他几十年在自己组织干部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兢兢业业,谦虚谨慎,鞠躬尽瘁。父亲几十年从事干部组织工作,在他手里曾经调动过诸多干部,他对他们的情况都记忆犹新。这里不凡有些早已是国家和军队的高级干部,知名专家。但他从不愿找他们办事,不卑不亢,从不炫耀自己也不依附别人。清正廉洁,正是他一生的品格。
我父亲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从不渲染自己的功绩。也从不好大喜功,吹嘘自己。他在战争年代立功受奖,他也从不在我们面前自夸,虽然我看到过他的立功受奖所得的珍贵笔记本,但我从来也不知那是什么奖励。直到1999年研究会组织后代去老部队寻访,张翔带回来一本二十军保留的第一次英模代表大会的纪念册,才发现那上面竟然有我父亲的事迹介绍和照片。张翔回来后送给我父亲一本复印件,我才知道他还有这样的荣誉。从介绍他的事迹材料中我了解到,父亲参加革命后一直在浙东嵊新县委作地方工作,北撤后才正式调入新四军第一纵队政治部组织部从组织干事干起。在部队评级时,他因参加正规部队较晚,组织就把他从地方上的营级干部调为部队里的排级。连降二级。而有的在地方上比他低的干部确比他评的级别还高。许多同志都为他打抱不平,让他去和领导申诉。可父亲确坦然接受,他说革命工作不分职位高低,他在基层岗位上也可以勤勤恳恳的工作,照样能为革命做出贡献。因为他任劳任怨,刻苦工作,关心同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工作态度和品质,使他在后来全军首届英模大会上被大家一致评为二级工作模范,受到嘉奖。我看了后深受感动,也更加了解了父亲的高尚品德。
父亲对待自己要求近乎严格,但对待战友却很有情谊和担当。在部队做组织干事时,一个双手负伤残疾的连长要离开部队归籍时,提出的要求就是补发二条细布被子。可是部队总务科却没有。只有粗布被子。父亲听说后,觉得这个连长为人民流了血,要离开部队了,对部队的要求就只有这一次了,应该满足他。就把自己唯一的一条细布被子给了他。让这个干部非常感动,执意不要。父亲硬是劝说他拿了去。
父亲的堂弟夏白在豫东王老集战役中牺牲,父亲很是悲痛。他不忘兄弟情,战友情,每次回老家都去看望烈士的父母,带去礼物。照顾他的姐妹。使烈士的家人得以安慰。
在抗美援朝中,父亲年轻的战友沈维康不幸牺牲在美帝国主义的飞机轰炸下,年仅20岁。父亲很是悲痛和惋惜。为了纪念战友,他把他的一本日记本留作纪念,以此激励自己,努力工作。这本日记一直保存了六十几年,直到父亲去世。我除了知道烈士的名字没有任何其他信息,2015年去老部队寻访时就把日记本捐给了二十军军史馆。后来在分会葛大庆林建荣两位同志的帮助下,我们在抗美援朝纪念馆的网站上查询到烈士的家乡在南通,又在南通老县志中寻找到烈士的信息。2021年,在南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协助下,几番查找,我们终于在南通市通州区海晏乡找到了沈维康烈士的弟弟和侄子。并和他们取得了联系。告诉了家乡亲人沈维康烈士最后的心路历程和他和我父亲的故事。他的亲人听后甚感欣慰,非常感激。间隔七十年,我终于完成了父亲几十年的夙愿,告慰了烈士,告慰了父亲,送烈士英魂回了家。
这几年通过参加新四军究会的活动,我不断挖掘父亲的人生经历。我才认识到父亲为什么很少在荣誉面前计较得失,就是因为他懂得他能活着从战争中回来就是幸运。而那些牺牲的战友却没有看到新中国,没有享受到幸福生活,他却活到了这一天,所以他很知足。比起那些死难的烈士,他更没有理由再去计较个人得失,争什么名誉地位。
父亲的墓志铭上刻着这样两句话:“丹青翰墨传神,丰碑千古;高风亮节载誉,革命一生”。父亲的一生就是这样谦虚谨慎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真正实现了自己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他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父亲高尚的品格,谦虚的作风永远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大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回味一生。
浙东分会 周敏
修改于2023年10月
下一篇: 新四军浦东一兵——老爸顾正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