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6日清早,空中的细雨蒙蒙,悲天长泣。人们从京城四面八方驱车赶往怀柔区九公山铁军纪念园,参加新四军第七师老前辈,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李步新、马惠芳夫妇衣冠冢安放仪式,李步新夫妇长子、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第六师十八团飞行员、夜航大队副大队长李晓卯同志骨灰安葬仪式。
这里是新四军老前辈和后代的安息之地,是宣传新四军历史,缅怀抗日英雄,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学习抗战历史,已成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天李步新、马惠芳、李晓卯亲属,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七师分会、四师分会、一师分会、军部分会代表,北京新四军研究会铁军纪念园工作委员会戈继军主任出席活动,共计36人参加了两项安葬仪式。
在两名礼兵的引领下,人们缓步沿石阶来到纪念园的红军墓区。安葬仪式,由北京九公山长城纪念林司仪主持,李步新、马惠芳夫妇的女儿,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七师分会副会长李晓帆为父母擦拭了墓碑,并将父母的衣冠冢安放在墓穴里。施工人员盖好墓盖封胶后,礼兵向李步新、马惠芳夫妇衣冠冢敬献了鲜花,并向新四军老前辈敬军礼。在哀乐声中,李步新、马惠芳夫妇亲属、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各师分会代表,依次向李步新、马惠芳老前辈鞠躬,献上手中的一束菊花。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七师分会会长张卫民、秘书长李湘滨代表七师分会,向李步新、马惠芳两位老前辈敬献了鲜花篮。最后亲属集体向李步新、马惠芳夫妇衣冠冢行三鞠躬礼,使得新四军老前辈的衣冠冢安放仪式,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圆满完成。
李步新同志是皖南游击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是新四军第七师与皖江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组建和领导人之一。他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率领部队转战南北,多次负伤。但他不屈不挠,与敌人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党的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倾注了全部心血,是我党组织干部战线上的优秀领导者。
马惠芳同志,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战争年代,她历尽艰辛,无私奉献;和平年代,她在国家机关从事党务和人事工作,兢兢业业,忘我工作,是我党优秀的党务工作者。
由礼兵引灵,李晓卯同志的骨灰盒由其长子李炜手捧,工作人员撑伞护灵来到墓地。司仪主持骨灰安放仪式,首先由其子为父亲擦拭了墓碑,再将父亲李晓卯覆盖着鲜红中国共产党党旗的骨灰盒,还有他生前喜欢的书籍和使用的眼镜放进墓穴。妻子赵玉兰怀着难舍难分的伉俪深情,再看最后一眼老伴的骨灰盒。盖好墓盖封胶后,礼兵向英雄的空军飞行员李晓卯敬献了鲜花,向革命老兵敬军礼。在雨水的哀乐声中,李晓卯亲属、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各师分会代表,依次向李晓卯鞠躬,献上手中的一束菊花。李晓卯的好兄弟,七师分会罗亚滨向敬爱的卯哥敬上三杯白酒。第一杯白酒告诉卯哥:“今天嫂子、晓帆姐等亲属,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各师分会的兄弟姐妹前来送别,卯哥入土为安!您安息吧!”第二、三杯白酒告诉卯哥:“这杯白酒,是代表河南信阳您的好朋友刘宗炎和陈海波镇长夫妇敬卯哥!在您去世后的告别仪式,他们3个人专程从河南信阳赶到北京送别您。卯哥放心吧!您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今后一定似亲人般的热情接待。”
李晓卯是李步新、马惠芳夫妇的长子,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时任皖南特委书记的李步新和时任茂林区妇女科长的夫 人马惠芳,一起跟随新四军军部英勇突围。当时马惠芳怀有身孕,最终到达安徽无为县白茆洲。同年8月,孩子出生,父母为了纪念儿子李晓卯的出生地,特意取名“卯”字。
李晓卯同志待人谦和热情,刚直不阿,他始终对党忠贞不渝,对革命工作兢兢业业,一生正气凛然,爱憎分明,遇事敢于担当,不愧是红军、新四军的好后代。退休后,他不顾逐渐体弱多病,无私无畏,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的工作中,热衷于弘扬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宣传老一辈革命者的光辉业绩,曾任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理事、七师皖江分会常务副会长。
李晓卯同志对父亲李步新战争年代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有感情,他从未忘记在抗战期间救助过他父亲的乡亲们,多次来皖南看望老区的乡亲们,十分关心老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他把皖南人民看的比亲人还要亲。
2013年9月24日,李晓卯同志在安徽泾县发起成立泾县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并任会长。旨在秉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执着无私奉献,致力于挖掘鲜为人知的皖南抗战故事,用于启迪和激励后人,将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回顾李晓卯同志的一生,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对工作任劳任怨。他处事低调,真诚善良,特别愿意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他的一生是奋斗不息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无怨无悔的一生,引用两句话概括他的一生:青春 壮志大西北 碧空蓝天 穿云破雾 勇敢搜集核样品;老来 揣英绕京畿 大江南北 披风踏雪 弘扬铁流新四军。
(七师分会 罗亚滨
前一章: 不忘初心 缅怀皖南事变英烈
后一章: 一师分会2022年慰问活动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