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军部分会组织“追寻父辈战斗足迹战地行”寻访活动

  由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军部分会组织的“追寻父辈战斗足迹战地行”活动,于2024516日,参观了河南省确山县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竹沟革命纪念馆、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和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完成了一天跨越河南和湖北两省,行程400公里,按照计划寻访四个纪念馆的参观学习任务。

    参加本次战地行活动的人员在515日清早从北京乘车出发,行程900公里,于当晚到达确山迎宾馆。战地行团员除了军部分会会员20人外,团队还有浙东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洪晓达,四师分会原副会长孙晓华,七师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桂琦、副会长王伯俭、罗亚滨等。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税务局原副局长刘勤(其父亲是新四军第四师老战士刘保修,曾任彭雪枫师长的小号手),受确山县委、县政府的委托,负责接待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的新四军后代寻访活动。

     一.参观杨靖宇将军纪念馆

    516日早饭后,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新四军后代开始了“追寻父辈战斗足迹战地行”的参观学习活动。首先来到由江泽民题写馆名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参观。在宽敞的庭院中央,矗立着杨靖宇将军紧握手枪,昂首屹立,两眼炯炯有神,凝视远方的白色大型雕塑像。大家在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雕塑像前合影。

      进入纪念馆前厅,照壁上镶嵌着“天中赤子 白山英魂”八个大字,概括了杨靖宇将军一生的轨迹——生长在中原,殉国于东北。走进正厅,映入眼帘的是整面墙壁上的大型浮雕像,彰显了杨靖宇将军横刀立马,带领抗联战士抗击日军的宏大场景。瞬间把人们拉回到了那个腥风血雨,誓死抵抗日寇侵略的战争岁月。在正厅顶部的党徽周围,围绕着35颗金星,代表杨靖宇将军碧血丹心,一心向党的35年革命生涯。

    杨靖宇1926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地区工作。从1933年起,历任磐石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等职。他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长期在东北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19401月,杨靖宇将军带领五六十人的小分队冒雪东进。因内部出现叛徒,小分队陷入日军包围圈。杨靖宇命令警卫员,带领几个伤员先行突围。218日,他身边留下的最后两名战士也不幸牺牲。

      223日,杨靖宇只身来到濛江保安村附近的三道崴子。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杨靖宇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在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35岁。杨靖宇牺牲后,日军残暴地用铡刀铡下他的头颅,抛开他的腹部。而他的胃中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竟没有一粒粮食。

      杨靖宇将军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他是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二.参观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

      战地行团队16日上午来到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参观,受到鲁金亮馆长等人的热烈欢迎。大家在“军部分会”会旗下合影后,走进大厅举行了简短的捐赠仪式,分别将全体战地行团员签名的会旗和相关书籍等捐赠给纪念馆。受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之子张小阳少将的委托,孙晓华向鲁金亮馆长捐赠了张震夫人马岭松的《深刻怀念》影像资料U盘十个。张震上将是从河南省确山县竹沟出发,而其夫人马岭松是参加河南省西华县的“杜岗会师”几位新四军女兵之一。

      1956年春,经国务院批准,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建立竹沟革命纪念馆。19561110日,周恩来总理亲笔为“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题写了馆名。1988 8月,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竹沟革命纪念馆革命历史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早期革命活动,建立竹沟的第一个党支部;红军主力长征后,组建豫鄂边省委;创建红军游击队,开辟以竹沟为中心的桐柏山区根据地,成为南方八省十四处游击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竹沟逐渐成为河南人民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1938年中共中央中原局在竹沟设立,刘少奇、李先念等从延安来到竹沟,领导豫、鄂、皖、苏地区党的工作,竹沟便成为了我党在中原地区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点,也是新四军发展的革命摇篮。

      抗日战争初期,确山县竹沟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所在地。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张劲夫、张爱萍、张震、方毅、朱理治、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高举抗日的旗帜,为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组织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开创华中地区抗战新局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曾在这里创办了《拂晓报》、《消息报》,宣传了中共中央、毛泽东的抗日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刘少奇的著名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辗转中原,抵达竹沟后修订的。通过成立剧团、印刷厂、被服厂、修械厂,举办党训班、教导队及各种培训班的方式,为中原各地培养了4800多名军政骨干,新四军部队也由几千人发展到3万多人,初步实现了中共中央发展华中抗日的战略目的。竹沟又是新四军第二师一部、第四师、第五师的发祥地和第三师、第七师部分骨干力量的出发地。

      竹沟是中原地区的革命摇篮,“乌云之中见青天,竹沟就是小延安;一声号令震破天,千军万马上前线。”这一时期的竹沟,承担着向中原各地输送干部、经费物资和交通联络等重要任务。竹沟在中原,像延安在全国一样,起着领导华中地区抗日斗争的作用。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竹沟魂、革命情,无数革命先烈们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 血打天下,为后人开辟了一条条幸福大道。

      在展厅的最后部分,悬挂着曾在竹沟战斗和工作过的刘少奇、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等10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朱理治、刘子久、周骏鸣、任质斌、王国华等80多位省部级干部,徐海东、王震、张爱萍、张震、王恩茂、杨梅生、成均、赵启民、肖望东等120多位将军的照片和生平介绍。

    在陈列大厅的后面,是青砖瓦的房屋旧址。可以看到在刘少奇办公室房外的那棵他亲手栽下石榴树,如今枝叶茂盛。办公室和卧室的家具简朴,而在刘少奇办公室墙上的条幅写着“修正错误,坚持真理”字样,让我们明白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初心和使命。在这里看到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和儿子刘源来此参观的照片。

      纪念馆内陈列的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实物,一幅幅照片,一篇篇文献资料和文稿,让大家重温了那段激情燃烧的烽火岁月,了解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感受到了竹沟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正是有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珍惜当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好红色传统和革命精神,让伟大的铁军精神发扬光大。

      三.参观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

      结束了在确山县两个纪念馆的参观学习后,战地行团队16日下午又驱车赶往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的白果树湾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参观。

    在偏僻的白果树湾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看到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题写的馆名,并在纪念馆外合影。一位女讲解员带领大家进行参观和讲解。

    在大厅,映入眼帘的是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任质斌等新四军第五师领导同志的雕像,旁边“N4A(新四军)”的标识闪闪放光。19392月,全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李先念同志受中共中央的指派,率领一支160人的小部队挺进豫鄂敌后,建立了新四军独立游击支(大)队。19401月,进驻大悟山,建立了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1941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重建新四军军部,将原新四军所属部队整编为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

    194145日,豫鄂挺进纵队编为新四军第五师,通电全国。李先念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刘少卿任参谋长,任质斌任政治部主任。同年5月,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移驻大悟山的白果树湾。李先念、陈少敏、任质斌等第五师军政首长办公及住处、作战处、秘书处、参谋处、军需处、医务处、经济处、管理处等一同驻扎在白果树湾,以此为中心与日伪顽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

    抗日战争期间,李先念师长依靠和发动群众,充分利用日顽的矛盾,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求生存、图发展,部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最初的160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拥有第十三、十四、十五三个野战旅,两个军区,正规部队50000人的雄师。创建了东起皖西宿松、太湖,西到襄西的荆门、宜昌,北起豫中叶县,南至湘北的南县,跨越鄂、豫、皖、湘、赣五省边区,纵横90000平方公里,人口1300万,建有七个专区三十八个县抗日民主政权,拥有地方武装30多万人的抗日根据地。几次受到党中央、华中局嘉奖和赞扬:嘉奖李先念领导豫鄂挺进纵队到第五师:“发展工作第一,独立作战第一”,始终在豫鄂边区立于不败之地。

     李先念师长领导新四军第五师在孤悬敌后的处境中,始终高举抗日大旗,顽强战斗,成为华中抗日根据地抗日的中坚、民族的脊梁。新四军第五师在大别山区五年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坚定了中原前哨的抗日阵地。一次次地粉碎了日、伪、顽军频繁的扫荡,一次次地打退了国民党掀起的反共高潮。特别是新四军第五师建立的抗日根据地,紧邻国民党的心脏南京和紧紧包围国民党重点城市武汉,对蒋介石从心理上构成一种压力,对蒋介石的卖国降日和消极抗日起到监督作用,迫使蒋介石抗日。新四军第五师不仅自己卓有成效地抗击了日本侵略军,还对逼蒋抗日、巩固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配合华北八路军和华东新四军兄弟部队抗击日伪顽军起到积极的支持策应作用,为国家民族的独立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

      特别是1944年,驻华美军第十四航空队的飞行员:莱威士、格林、白劳德、福特等人,先后被日军击落,被百姓救起送往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住在“国际招待所”。之后,李先念师长又派人将这些美国飞行员送回到美军部队。鄂豫边区多次营救美军飞行员并礼送归队,引起驻重庆美国空军对边区战略作用的重视。

    19448月,陈纳德将军派代表欧高士到大悟山,商谈美军驻华第十四航空队在武汉外围地区设立无线电情报网问题。经双方商定,在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设立中文总台一部、英文联络台一部,在九江、蕲春、汉口、鄂城、天门、新堤附近设六个支台。1945年春,情报站正式建立。约半年时间内,新四军第五师为美机轰炸武汉地区、平汉铁路、汉宜公路等日伪军事目标提供了准确情报。

    整个陈列展览以新四军第五师的创建和发展壮大为主线,突出表现第五师健儿在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中,越战越强、越战越大,最终为夺取全民族抗战胜利做出贡献的光辉历史。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之乡。在革命战争年代,大悟有十六万人参加革命,七万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徐海东、刘华清、周志坚、聂凤智、程世才等37位开国将军,也留下了周恩来、董必武、李先念、徐向前、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和战斗史诗。

     “一寸山河一寸血”,新四军后代深刻感受到:当年新四军父辈英勇杀敌,不怕流血牺牲。为了抗战的胜利,敢于用责任和担当来完成艰巨的任务。在当年新四军没有先进的武器、外援和资金,靠的是小米加步枪,自制步枪、手榴弹,使用这些粗糙的武器,一次次成功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妄想和嚣张气焰。依靠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很快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四.参观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

      带着对大悟新四军第五师革命先辈崇敬的心情,战地行团队又驱车赶往武汉市汉口的新四军军部旧址参观。大家焦急的心情生怕错过闭馆时间而留下遗憾,终于赶在17点前进馆。

    军部旧址工作人员看到展开的“军部分会”会旗下的25人,头戴着新四军军帽,知道是新四军后代前来参观。她们不仅为大家拍照合影,还特许大家到这栋临街的两层的日式楼房各展厅参观。应工作人员之邀,洪晓达代表蔡平会长,在留言簿写下:发扬铁军精神,争取更大胜利。

    1937928日,叶挺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长。根据毛泽东“军暂住武汉,南昌、福州设办事处”的指示,19371112日,经中共中央同意,叶挺开始在武汉市汉口正式组建新四军军部。

    据悉叶挺当初来到武汉筹建新四军时,除了一份委任状、一枚印章和5万元开办费外,几乎一无所有。所以,他不得不亲自在汉口为建立新四军军部而奔走。筹集资金、购置枪弹、招募人才、安排住所等等,事无巨细,均由他躬身亲为。

    19371225日,叶挺、项英召开领导干部会议,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正式成立。为了迅速完成新四军组建工作,新四军军部同国民党当局谈判,解决了新四军各支队集中整编、干部任命、隶属关系的问题,确定了红军和游击队的集中整编办法、新四军的作战部署,并多方筹集款项、武器、物资工作。

    A栋举办《汉口新四军军部历史陈列》展览。馆内的陈设基本保持了原样,收藏着200多幅原始照片和30多件珍贵文物,再现了当年新四军在武汉抗战中的丰功伟绩。

    B栋展馆内一楼复原的主要有:会议室、政治部、副官处、参谋处、军需处和军医处等。二楼复原的是,新四军将领们的办公室兼卧室。当年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新四军将领有叶挺、项英、张云逸、周子昆、曾山等人,还有从日本回国参加抗战的郭沫若。

    在这里看到那张熟悉的黑白大照片,是193814日,项英率部分工作人员乘船离汉赴南昌。临行前,叶挺与项英、张云逸、曾山、周子昆在汉口军部大门外的合影。这应该是新四军军首长留下第一张合影。

    虽然汉口新四军军部在武汉的时间不长,但却是新四军的诞生地。对于新四军的组建、支援东进,开辟华中敌后战场,以及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都起到了重大作用。2013年,军部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军部分会组织的“追寻父辈战斗足迹战地行”团队,按照计划参观了四个纪念馆,收获颇多。尽管是一路奔波很辛苦,但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战地行团队又创下了研究会一天寻访多个纪念馆的新纪录。

 


  军部分会艾幼明 七师分会 罗亚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