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抗日战争初期,安徽桐城活跃着一支能文能武、声名远扬的抗日武装队伍——桐城抗日学兵队。为了团结抗日并加强党的领导,在桐城学兵队中建立了中共党支部,曾海涛同志时任党支部书记。
新四军第二师老前辈曾海涛同志,1920年9月出生,原南京军区空军航空工程部部长,曾任新四军第二师的团副政委。他为党和军队的革命事业,勤学多思,求真务实,鞠躬尽瘁,奋斗终身。从1920年到2020年,金秋九月,谨以此文纪念新四军老战士曾海涛同志百年诞辰。
曾海涛同志(1920~1978),湖南省汉寿县人。1937年12月参加董必武同志在武汉开办的培训班,走上了革命道路。1938年3月,经时任福建省副主席的方毅同志(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介绍参加汉口青年救亡协会。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2月参加新四军,历任政治指导员、组织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委等职。参加过津浦路东“反扫荡”作战、苏北涟水保卫战及渡江战役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航空处南京办事处政治主任,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南京军区空军航空工程部部长等职。1978年6月28日病逝,享年58岁。中央军委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金秋时节,秋风阵阵,一扫夏日的炎热。随着全国抗疫斗争的节节胜利,听着表彰大会介绍的英雄事迹,看着我国快速恢复到疫情前的繁荣景象,我不禁思绪万千,更加思念我的父亲曾海涛。前段时间,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二师分会的朱祖阳同志找到一篇纪念曾海涛同志的文章发给了我。当他得知今年9月恰逢我的父亲百年诞辰,就打算做一个纪念性的美篇,我的爱人乔泰阳建议写一篇纪念父亲的文章。
我记得,当年父亲告诉我,他是在1937年底和家乡一位青年一起到武汉参加董必武同志组织的青年培训班,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38年分配到安徽桐城工作,从江北纵队到新四军2师,后来到了8兵团34军102师305团任副政委。
全国解放后,历任华东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后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78年初担任南京军区空军工程部部长兼军区空军清查“四人帮”反党集团办公室主任,当年6月因积劳成疾在岗位上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58岁。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总是笑眯眯的,大大的脑门,深邃的眼睛,不高的身材,但是思维敏捷,行走如风,经常骑着一辆自行车上下班。我小时候问过父亲,你那么聪明是不是因为脑门大啊?他笑着说,应该是经常学习的结果,所以你们要努力学习知识哦!
父亲是读了师范以后参加革命的,在部队里是个文化人,能写善讲。父亲的秘书对我们说,你父亲从来不需要别人写讲话稿,他都是自己写,一般性讲话都是即席发挥非常精彩。
父亲有着刚正不阿的性格,又有着宽宏大量的胸怀,可能多年从事政治工作的缘故,他的政治敏感性非常强。在“文化大革命”那么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他总能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坚持正确的方向。
记得文革中一天夜里,我听见楼下门响,很奇怪为什么那么晚还有人来,悄悄下楼发现来人正和我父亲激烈辩论,就坐在楼梯上听了一会儿。原来父亲当时参加南京市白下区“支左”工作,重点就在南京航空学院。来人说是传达上面指示,要旗帜鲜明地支持造反派;我父亲说毛主席号召大联合,你们为什么要支持一派,这不是挑动群众斗群众造成混乱嘛!
后来,有一天听说父亲要给大学生作报告,我就偷偷溜进学校大礼堂,看见父亲在台上慷慨激昂的讲话得到了师生们如潮般的阵阵掌声,就自豪地离开了,心想能得到对立双方群众的认可,父亲真不简单!
还有一件让我难忘的事情,1976年1月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了,父亲让我立刻回家。回到家中一看,客厅的三角柜上摆放着周总理的照片,父亲让我写一对挽联,布置一下,他对周总理的敬仰和怀念是刻骨铭心的。也就在那一天,父亲说我不吸烟了,抽了几十年的香烟就这么戒了。
父亲非常看重学习文化知识,对我和妹妹的要求也很独特。他工作忙没有时间天天检查我们的作业,但却要求我们从三年级开始每天写日记,出差回来一定会检查我们日记本。
去年我还找到了自己五至六年级的日记本,满满的一本子,满满的正能量,从中可以反映当年家庭、学校教育的成功。从日记本中发现我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就要求我学习英语了;上中学后,他在家时每天早晨都会到阳台上坐在小凳子上让我读英语给他听。
当时我很奇怪,他也不懂英语能听出什么呢,后来我的英语口试经常是满分,就理解了父亲的用心。父亲还经常让我和妹妹站在他的对面,他报数字,我们心算,长久下来,我对数字就比较敏感,也比较喜欢数学了。
父亲是一个公道正派的人,关心爱护部属,从不利用手中权力整人,没想到这也给他带来了灾祸。因为他在处理下属单位几个知识分子的问题时,经过调查研究认定不能定性为反革命小集团,就被扣上包庇反革命的帽子,受到极大的冤屈,以致军衔改套行政级别被压了两级。
这个冤案让我父亲背负多年,可是后来那几个知识分子平反补发工资了,而对我父亲却不了了之。这是扎在父亲心中多年的刺,但他一直忍辱负重,勤勤恳恳地为党和军队努力工作,直到逝世后遗体告别时,上级组织审定的悼词终于为他说了公道话。
说到父亲的宽大胸怀,真是人如其名,他的胸怀就像大海一样。文革中他挨整时,只有几位好朋友常来陪他打牌聊天,很多人都不敢登门了。可是他恢复工作后,家中立刻热闹起来。朋友提醒我父亲,说有的人当年就是参与整你的;但见他坦然一笑说,还是年轻人,犯了错误改了就好,他们还是很有才的。
另外,父亲和母亲杭文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热心助人,来找我父亲求助的特别多,由于他工作太忙,这任务就交给同样愿意助人的老伴身上。我偶尔回一次家,总能看见母亲在打电话,为别人各种各样的困难操办着,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如今,每当我想起父亲,总感觉和他相处的时间太少了,交谈的太少了,没有好好了解他的战斗生涯。我和妹妹十六、七岁就当兵离家,回家次数及时间极少。
可是当我快要临盆才回家时,他喜滋滋地对我说:等孩子满月,我一定要摆上一桌满月酒,把存了好久的茅台酒拿出来喝掉。他是那么期盼第三代的诞生,可惜在他的外孙女生下的第二天,他还没有见到就离开了人世。
我父亲走的太早了,他没能看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如此繁荣昌盛,我们军队建设如此强大,人民生活如此幸福!
他没能看到后代们受到他的教育熏陶都很争气,他非常疼爱的两个女儿成长为军队医疗系统的技术骨干,他非常赏识的大女婿后来成长为空军的军职干部。
他非常期盼的大外孙女乔争月聪颖勤奋、好学上进成为有一定影响的专栏作家,他的大外孙女婿在外交战线上辛勤工作、有所作为,小外孙女及女婿则在国防科研事业上刻苦钻研、取得佳绩;在此还要告诉父亲,第四代是品种齐全,两男两女,聪明伶俐,品学兼优。这一切,他要能亲眼看见该有多高兴啊!
岁月荏苒,父亲离开我们已有42年了!在父亲百年诞辰之际,我回想并记述这几件往事,以此缅怀他的战斗一生,学习他的革命精神,继承他的未竟事业,告慰他的不朽英灵。我们永远怀念您,父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撰文/曾红
后一章: 《浴血皖南》样书送达中国文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