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一名老党员心情特别兴奋,写了几幅字《光辉历程》赠送有关单位,一件往事值得书写出来告慰后人。
1946年3月15日,中原军区十三旅政治部文工队举行一次公开的宣誓(当时党的组织活动是不公开的)。为什么要公开?当时文工队的成员,有一部分是从重庆大后方国立剧专来的。他们投奔抗日前线,参加新四军第五师(在武汉周边,鄂豫边区)抗日救国。他们文化水平高、业务素质好。但由于重庆的政治环境,他们曾参加三青团、国民党。所以,在文工队两年多的时间里,没有人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认为高不可攀、渴望而不可及,还有的队员到边区工作学习多年,由于出身问题,也不敢涉及。
这次的入党宣誓活动是为队里年龄最小的两位队员举行的,曹彦18岁,晓阳不满17周岁,调到十三旅不满一个月,我原在十五旅文工队,1946年初,旅文工队到宣化店和军区文工团一起整训,随后十四旅、十五旅文工队撤销,1946年2月,十五旅文工队队长杨景成带3名队员(其中就有我)调到十三旅文工队,杨担任文工队副队长,队长是方西。我才调到十三旅文工队一个月时间,怎么就发展我入党了呢?这里有个故事,1945年11月,十五旅政治部组织科的王科长把我找去,给我分配一项任务:有一个女同志放到我们文工队,此人政治上有点问题,要我注意观察她的言行,直接向组织科汇报。临走时,王科长交代说:“你们队里问你,组织科叫你去干什么?你说谈你的组织问题(入党问题)”。我回答说:“你根本没有谈我的组织问题。”王说:“你还要入党?”我说:“当然”。当年我只有16岁,文工队的同志都戏称我“晓阳”小积极分子。年纪最小,高干子女(我父亲是边区行政公署第一副主席),行军从不掉队,1940年8月随父亲参加李先念的部队,1941年2月到武汉巡回教育团宣传队当宣传员,宿营到村子里第一件事就是往墙上刷大标语,用麻缠的刷子,粘上石灰水。日本投降以后,我们进入新区,要向老百姓做宣传。分配房子以后,我们就扛一捆稻草,铺在老乡的堂屋里,等同志们到了好休息。然后,我就到老乡厨房里烧一大锅热水,等同志们到了泡脚。我们队里有5个女同志,我比她们年纪小一点,可却是一个老兵。当年做这些事,习以为常,并非要表现自己。王科长却把我在十五旅的表现,整理成材料转交十三旅组织科。我的入党介绍人一位是十五旅文工队队长杨景成,另一位是十三旅文工队的指导员王萍同志,她也是我1942年在抗日军政大学青训队的指导员。这两位领导对我都非常了解。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发展我入党了。
1946年3月15日这一天,全队同志参加我俩的入党宣誓仪式。王萍指导员讲的一席话,解除了许多同志的思想顾虑。随后不久,许多同志纷纷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中原突围前(6月份)就有许伯然、万春福、丹敏、尤加利、陈一非、陈觉先后入了党。
新中国成立后,从国立剧专来的几位同志,都担任了几个文艺团体的领导分别在广州、上海、北京、武汉,他们成为文艺战线的真正骨干。
这就是1946年3月15日一次公开的入党宣誓仪式,在革命队伍中产生的巨大的政治反响,所起到的良好后果。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们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勇前进。
新四军老战士 晓阳
后一章: 党庆百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