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七师(皖江)分会寻访团活动纪实之五

◎李晓帆

  4月16日下午,是我们此行参观处所较多,内容极其丰富,收获颇丰的一段时光。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泾县云岭的“新四军军部旧址”。我们驻足在宏伟高大的叶挺将军雕像前合影留念。然后步入旧址参观,听着讲解员娴熟的讲述,浏览了里面的各个展室,参观了“司令部参谋处旧址”—“种墨园”。这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民居特色的宅院,由许多房间构成,还有一个小巧玲珑的叶挺花园。

  1938年8月,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叶挺军长曾居住、办公在这里。副参谋长周子昆、作战科长李志高也曾在此居住、办公。一直至1941年1月,新四军奉命北移他们才离开这里。

  1939年春,周恩来到云岭视察新四军军部工作,也曾下榻于此。国际友人史沫特莱、创作了《渔光曲》《别了,三年的皖南》曲目的新四军著名作曲家、在皖南事变中牺牲的任光夫妇也曾在此居住、办公。

  我们移步到”军部修械所“”旧址参观。这里是新四军小河口兵工厂的分支机构,负责修理皖南新四军的枪支子弹。新四军的弹药专家——吴运铎就曾在此工作。旧址墙壁上至今仍保留着当年新四军书写的标语。

  我们走进“军部大礼堂“,这里曾是云岭的“陈氏宗祠”,是新四军军部当年召开大型会议、举行军民联欢和举办战利品陈列展览的场所。1939年,周恩来到军部指导工作时曾在这里做过《目前形势和新四军任务》的重要报告。

  有关新四军历史珍贵史料已全部收藏在新落成的“新四军史料陈列馆”内。气势恢宏的陈列馆内详尽地展示了新四军这支英雄部队十年征战的历史沿革、光辉战斗历程。

  由于时间紧迫,我们不得不匆忙赶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纪念广场,在邓小平同志题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广场上,我们举行了庄严肃穆的悼念先烈仪式,敬献了花圈。广场四周有7处残缺的断柱,代表的是皖南事变中壮烈牺牲的7000壮士,两根完整的柱子连接在一起,表明的是突围出来的2000名将士,成为了新四军重建后的支柱力量,继续转战,奋斗在抗日的战场上。

  然后,我们参观了无名烈士墓。白色大理石制成的硕大的棺椁是无名烈士栖息地,前面是参观的人们赠送的花圈,后面有一柱熊熊燃烧,永不熄灭的火焰,昭示着烈士们的精神永存,棺椁上方的天井,表明烈士们的英魂与日月同辉。在烈士墓后面的围墙上是新开辟的纪念碑廊,一块块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和国的将帅、新四军老战士们撰写的碑文,祭奠着皖南事变烈士的英魂。颂扬着新四军的不朽功勋。

  我们将专程从北京带来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水晶纪念牌和一些书籍赠送给陵园负责人,并一起合影留念。

  我们中一些人,沿着陡峭的台阶,走向高耸入云的纪念碑前,瞻仰了皖南事变纪念碑。碑的正面镌刻着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背面是周恩来总理题写的:“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纪念碑底座上刻有周恩来在新华日报愤笔书写的:“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十六个大字。

  随后,我们来到刚刚建成不久的“皖南事变陈列馆”参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画面:一块残墙断壁上,右边写着“国共合作” “共同抗日”八个醒目的大字,左面则是鲜血淋漓,殷殷红字下,令人毛骨悚然的四个大字——皖南事变。该馆以“悲壮、惨烈、警示、奇冤”为主题,采用现代声光电多媒体的场景技术,以客观公正的历史观,真实地再现了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将士们与国民党顽军激战7天7夜惨烈的事实经过。再现了上饶集中营魔窟里的现状。

  但是,抗日的火焰是扑不灭的。新四军军部重建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陈毅、刘少奇的正确指挥下,不怕牺牲,继续英勇奋战在华中敌后,活跃在苏、浙、皖、豫、鄂等广大地区,成为华中抗日斗争的中坚力量,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国殇虽逝,英明不灭,千古奇冤,警示来者。我们置身其中,慨然而思,皖南事变死难烈士的鲜血不能白流,他们的英魂永垂不朽。先烈未竟的事业自有后来人传承!

  在离开展馆前,我们请陵园和展馆的负责人、讲解员在我们的会旗上签上他们的名字,以作永久纪念。

  我们此行的寻访团中,有如下皖南事变突围幸存者的子女:

  新四军二纵队老三团二营教导员罗爱民之子:罗亚滨

  新四军一支队副官主任李梧森之子:李湘滨

  新四军一纵队新一团团长张銍秀之子:张卫民

  皖南新四军三纵队政工队长范四夫(万长杰)之女:范卫东、范远远

  新四军七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步新之女:李晓帆 

  李步新 之长孙:李京生 

  李步新之侄外孙:徐伟